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674|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淮祠】庭园篇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1-6-27 20:23 | |阅读模式
        桐柏的淮源镇(原来叫固庙)是淮河的源头,淮祠就坐落在淮河源头小溪的东侧。由于里面有淮河源文化的实物展览,所以官方名称叫做“淮河源文化陈列馆”。

  淮祠又叫禹王庙,位于河南桐柏县城西14公里的淮源镇政府所在地,这里古称淮井铺,又称固庙。史载,禹王庙始建于东汉,是为纪念大禹导淮自桐柏和其治水之功而建造。据另外说法,淮祠始建于秦朝,用于供奉东渎大淮之神,汉时易名淮渎庙。淮祠是我国建庙时间最早、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庙宇之一。现有禹王殿、淮井亭、淮源文化陈列馆等20多处景观,包含瑰丽多彩的建筑雕饰艺术、书画金石艺术、中国礼祭文化、历史治淮文化、淮源民俗文化,是淮河源头的标志性建筑。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26 |
11年6月25日,南阳摄影--桐柏部的摄友们走进淮祠,来感受淮河源文化。


板凳
发表于 2011-6-27 20:26 |
{:7_296:}{:7_29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29 |
外地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仅仅下午2个小时,就有5个旅行团来访。


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31 |
红墙碧瓦,狮子把门。很是威风,呵呵!


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34 |
  该庙的原貌,崇阁巍峨,金碧辉煌,有山门五间曰:“三朝猿门”门前有石狮一对威武异常。进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银杏树一株,身粗数围枝叶繁茂,昂立院中,此树1958年被砍伐。甬道两旁碑碣百余,排列整齐,穿过甬道有东西厢房各五间,和接官厅,东拐为下院有客房、僧舍、膳房等。后有高大雄伟正殿五间称“禹王宫”,登殿须上十三台阶,青砖作壁,石阶雕栏,翘脊飞檐,四角桂铃,风动铃响,悦耳动听,晨钟暮鼓,高悬庙中,殿中央有泥塑金身禹王像一尊,身高丈二,庄严肃穆,另有庚辰,童律分立两旁,常年香烟不断,殿前有卷棚五间,造型别致,整个庙宇有房二百五十间,古老壮观。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红蚂蚁 + 10 角度选取美

查看全部评分

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35 |
  两千多年来,禹王庙几经兴衰。民国初年,改庙为学,所有神像被毁,只有禹王像幸存。许多碑碣伏地。民国十三(1924年)前后,桐柏山下盗匪蜂起,淮源寨(固庙)重修,部分石碑被垒寨墙所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修信(阳)南(阳)公路,再次将庙中珍贵石碑被垫路修桥所用丢失殆尽。1958年,将禹王殿和禹王像拆除,1972年东西厢房又毁,并将庙院中之古柏砍伐一空,至此使该庙荡然无存。仅存石狮子一对。作为历史的见证。


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37 |
  由于淮河是我国中原大地上的一条古老的河流,在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上,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有着悠久的治水历史的丰富的人文景观及一批古代水利工程遗产,无不闪烁着古代劳动人民改造 自然征服淮河的智慧之光。为了弘扬淮河源头的历史文化在国家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重视支持下,在原禹王庙废墟上重新将禹王庙修复。


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39 |
从1998年6月至2003年9月告竣。在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广场和五间南山 门,上书“淮源”二字苍劲 有力。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其中花岗岩火烧板铺筑面积1300平方米。穿过山门为第一进院,在中轴线上建有五间禹王殿,建筑面积366平方米,飞檐镏金,画栋雕梁,陶瓷 彩釉,壁画绚烂,特别是大禹治水图案绘制乃成功之作,工艺精湛,有争欲破壁而动之势,已达到相当水平。殿之四周回廊有檐柱二十四,柱间有云龙、雀替彩绘,造雕精美,地面以花岗岩石装饰,并以汉白玉为栏,登殿须上十六台阶,殿内中央为汉白玉雕刻禹王像一尊,身高丈二,体重八吨,其像貌端庄、慈祥、宁静、仰望使人崇敬,檐下悬挂“灵渎安澜”四字匾额,此殿雄伟,望去若空中悬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42 |
 过禹王殿下40台阶,为修竹掩映别具风光的二庭院,建有北山门五间,院内有东西碑廊27间,陈列着诸多镌刻制的珍贵古碑和文物。东碑廊前有古“淮源亭”亦称淮井亭,史载:此亭建于东汉,距今有一千八百余年,占地面积16平方米,台高30公分,六块条石镶边,杉木为柱,檐高4米,亭下正中有井一眼,条石砌成方形,井底三泉涌出,水清澈。相传大禹导淮时锁水蛟无支祁于井中,亭为六角,雕甍画栋,飞檐凌空,亭内天花板上,绘有蛟龙一条射影 井内,同时,井中系有铁索一条,此索是大禹锁水蛟无支祁之物,而今人若动索,水中蛟龙起舞,奇观异常。此亭历史悠久,历代均有修葺,明成化八年(1466年)和民国十五年(1426年)淮井亭皆毁于火。1986年按原貌重新修复该亭。今又复修。游人至此可以领略旧时桐柏八景之一的“玉井龙渊”,水面起舞的胜景。在西碑廊前新建淮源碑亭一座,建筑规模与淮井亭同,亭中有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正刻为《重修淮渎庙记》碑文背镌清康熙丁丑(1691年)秋桐柏知县高士铎书石“淮源”二字碑一通,碑高五尺四寸,宽二尺二寸五,与淮井亭东西相望。在东西二亭之中有水池一,名“淮池”长二十二米宽18米,石砌而成,池深3.6米,水深1.5米,池底布满无数微小泉眼,细小的气泡向上浮升,象是满地沉浮的珍珠。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红蚂蚁 + 10 整个一篇图文并茂的游纪

查看全部评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44 |
右边的亭子就是淮井亭。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46 |
院内建筑布局不错。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47 |
院内建筑布局不错。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47 |
院内建筑布局不错。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20:48 |
院内建筑布局不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