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725|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蓝盾部京津行】泥人张世家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1-8-23 11:57 | |阅读模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1:58 |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1:58 |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1:59 |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1:59 |

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2:00 |

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2:00 |

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2:01 |

9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2:02 |

10
发表于 2011-8-23 12:07 |
首席欣赏慧中老师的作品   {:7_296:}{:7_296:}
11
发表于 2011-8-23 13:13 |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民间美术品,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乃至世界认可。令人万分喜爱。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艺术特色
    天津泥人张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泥人张彩塑属于室内陈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高约40公分左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故又称为架上雕塑、彩塑艺术,是一个涉及面极广,运用于各种环境装饰的艺术形式,有着服务社会、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12
发表于 2011-8-23 13:14 |

    天津泥人张
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
获奖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张玉亭的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后人传承
  1949年后,人民政府对泥人张彩塑采取了保护、扶持、发展的政策,安排张家几  天津泥人张六代传人
代艺人到文艺创作、教学等部门工作,第二代传人张玉亭被聘为天津市文史馆馆长,同时民间彩塑艺术步入大学殿堂,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先后受聘于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任教,在天津建立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先后招收五批学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彩塑艺术专门人才。第四代传人张铭在主持工作室和教学工作的二十多年中,呕心沥血,传授技艺。从此,泥人张彩塑艺术从家庭作坊走向社会。郭沫若曾题词“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是近代民间发展起来的著名工艺美术流派,这支数代相传的艺术之花,扎根于古代泥塑艺术的传统土壤中,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
编辑本段制作
材料
  “泥人”所用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柔而成为“熟泥”,其特点是粘合性强。辅助材料还有木材、竹藤、铅丝、纸张、绢花等。塑造好的作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或置于炉火周围,正确的晾干方法应是自然风干。
工艺及特性
  “泥人”彻底干燥后要入窑烘烧,温度要达700℃左右,出窑后经打磨、整理即可着色。彩塑的用色,现在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的颜料为水粉色,覆盖力差,容易爆裂、脱落、褪色,不能长久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使用丙烯色,尽管价格较贵,但优点很多,覆盖力强、不爆裂、不脱落、不易褪色,干后不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水冲洗,一件完整的作品一般需要30天左右。
编辑本段艺术的起源与特点
起源
  创始人张长林(字明山;一八二六-一九零六)名扬中外,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高度的思辩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当代的风土人情艺术的再现出来。张明山生于浙江绍兴。其父张万全曾是一官员的文书;后到了天津,以制作小型石兽及文具为生。张明山十三岁脱离私塾从事泥塑创作。那时的天津已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商业、贸易发达,流行赶庙会,常有外台戏,多由名角演出。张明山常跻身其间观察人物、服饰。名角余三胜到津演出时,张明山为他塑的戏装像《黄鹤楼》,形象逼真、传神,从此扬名。那时他十八岁。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二十日的《大公报》的“天津人物志”有一段纪念张明山的文章;“至其如何工作?不过在观戏时,即以台上角色,权当模特儿,端详相貌,剔取特征,于人不知不觉中,袖中暗地摹索。一出未终,而伶工像成;归而敷粉涂色,衬以衣冠,即能丝毫不爽。”   中国泥塑艺术早在原始社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最新出土的一尊年代久远、形体完整的彩塑泥兽,据专家考证为春秋早期的珍贵文物。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约在公元前四七五年以后,秦汉雕塑出现了浑厚、朴拙、流动的风格,像秦《秦始皇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 它们表现了大气磅礴、朴拙含蓄的艺术造形。两汉以后由于佛教的传入,人们因响往乐土而大兴寺院、石窟,于是出现了大同云冈、洛阳龙门、敦煌、麦积山等佛崖。公元七至九世纪的隋唐时代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敦煌、麦积山的泥塑大佛,唐十八陵石刻,洛阳龙门石佛都体现了精美的艺术造型。   从五代十国一直到清末,随着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作为造型艺术的雕塑逐渐走向世俗化。盛唐时期的雕塑和绘画已不多见那些大的菩萨像。“经变”题材的雕塑和绘画日见增多。宋以后的雕塑则完全体现了现实的人间-无论是四川大足的石刻,山西晋祠、双林寺的泥塑,麦积山的宋塑,都充满着人间的气息。明清的戏曲、小说大多描写世俗人情。这时期的雕塑已不如秦汉魏唐时期的兴盛;泥彩塑及小型雕塑开始兴起。它们走进人间、走进家庭,从而,美的整个风貌就大不一样了。那种人间的神化,那种超群脱俗、高雅华逸的贵族气派,变得平易近人和通俗易懂。而清末北方的雕塑代表便是“泥人张”彩塑。   艺术特点   “塑”与“绘”-“泥人张”彩塑的艺术特点
形象表现人物
13
发表于 2011-8-23 13:25 |
民间艺术之大师。
14
发表于 2011-8-23 15:22 |
慧中老师拍的好,独酌老师介绍的详细,学习不少知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23:22 |
谢谢独酌老师介绍这么详细的知识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