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发表于 2011-9-15 14:43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御书琳枫 于 2011-9-15 14:44 编辑
摘 要 : 作为 一 名专业 摄影 师 , 你 必须 准备 好能 应付 有 关数字 技 术 方面 的 问题 , 要 么 自己懂 得 如 何做 , 要 么知道在 什么地 方能找 到专业 人士 来完 成这部 分工作 。举 例来说 , 你没 有必要 成
为一名使用 PS的专家, 因为几乎所有地方都能找到专业人员为你代劳 。 但是你必须了解
数字技术能做什么, 从而能以一种专业的方式与客户讨论。
现在有许多人在问,究竟电脑后期制作的照片能不能算是
摄影作品。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现在随着数码相机拍摄机会
的增多 ,由数码相机直接获得的数码图像也 日益闯入我们的E t
常视线之中。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了, 在大多数数码相机拍摄的图
像画面中, 色彩、 层次等画面因素总会不如 自己所意, 而这些情
况在传统银盐彩色摄影中似乎不曾多见。究其原因,其实是因
为: 即使在传统彩色摄影中, 我们的胶片记录的信息也会出现差
错 , 但由于一般的彩色摄影后期制作我们都不是 自己操作 , 而是
交给了服务性的冲洗机构;冲洗人员在你见到 自己的照片之前
已经将原有的画面进行了一些校色、 增减曝光等的处理, 以他的
眼光力求真实地反应拍摄时的原有景致,所以普通的摄影者就
不会对这样的照片有太多的非议了。你一定遇见过这样的事情:
同一张底片在不同的冲洗店里冲洗会得到不同的画面色彩效
果 , 原因就在于此, 因为是不同的冲洗人员在从中“ 作梗” 。
数码相机已深入千家万户, 成为大家纪录美丽自然风光, 铭
刻生活精彩瞬间的必备工具。数码照片不但便于存储, 其最大的
优点就是可以方便地进行后期制作, 以得到更好的画面效果。然
而, 很多摄影爱好者或对数码照片的处理知识一无所知 , 或不知
如何有效的处理数码照片。
数码影像铺天盖地攻 占摄影市场的今天,相信每个数码相
机的使用者都会或多或少的接触过 P s , 全称 p h o t o s h o p 。有一个
引人注意的现象 , 如今的摄影作品和平面作品甚至绘画作品界
限越来越模糊,我们可以把绝大部分原因归因于以 p h o t o s h o p为
首的各种软件强大的后期处理能力。我这里要谈的是针对摄影
作品的数码后期处理, 有别于平面设计, 我们当然应该定义一个
摄影作品与平面作品绘画作品的区别。在我们平时接触的摄影
比赛,通常来说官方描述的建议接受的p s 后期处理通常限于剪
裁和调整反差, 以及调整饱和度。而实际情况参加比赛的作品,
处理程度远远超出这个限制。
摄影作品之所以被称之为摄影,是运用了摄影的手段捕捉
光影构图。我想 , 一个合理的界定标准可以这样描述 : 数码照片
的后期处理接受通常意义的摄影手段能实现的效果,这包括各
种光学滤镜的光学效果 、 拼接 、 多次曝光等等 , 而扣图换图、 上
色、 涂绘等不予接受。
后期摄影作品让人看不出后期处理痕迹,不仅要符合摄影
受光原理, 更要符合摄影手段可能达到的结果。这样后期处理才
算合格之作。简而言之, 只有看不出明显后期处理痕迹的摄影作
品才应该被承认为通常意义的摄影。
我们应该把后期当作摄影技术 的一个组成部分去认识、 评
价、 对待。数码后期技术就像胶片时代的暗房技术一样, 是今天
摄影活动不可分割的整体, 如果否定 P s , 我们的摄影水平就只能
停留在取影、 用光、 按快门层面, 且图像质量还达不到胶片水平。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该协会函授学院 P S任课教师爱新觉
罗· 华熔说 : “ 我认为后期与前期同等重要。我在北京参加一次讲
座时, 与一位很著名的瑞典时尚摄影大师进行交流, 他告诉我现
在有摄影师为后期打工的趋势。”
电子影像处理是摄影技术的一项补充, 效果令人惊讶。它使
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方式、电子方式或者以各种不同的途径使这
两者结合起来, 从而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摄影佳作。电子影像技术
在何种程度上成为摄影技术的一部分 ,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的愿望。尽管数字影像处理可是使我们的摄影作品达到出乎意
料的效果, 可是也因为这样。有很多人走入了创作的误区:
误区一: 通常来说 , 对图像效果影响最为明显就是滤镜。有
种说法 ,数码时代所有的光学滤镜都可以退休的,这是有错误
的。p h o t o s h o p 功能虽然强大, 但还不能够取代所有的光学滤镜。
我认为这些例外主要有如下四位 :
1 . u v镜和天光镜, u V抵抗紫外光的作用不能忽视, 不过如
今 u v镜最主要的作用恐怕就是个透明的镜头盖吧, 电脑软件今后发展得何神通广大也永不会有取代 u V的一天。
2 . C P L ( P L ) 偏振镜 , 消除偏振光的这个神奇镜片, 用后期处
理实现难度是难以想象的。
3 . N D镜, 压暗光线, 获得低速快门。不过现在一些如 G 5之
类的相机已经出现了电子 N D镜的功能, 这个镜片被数字化处理
取代已是迟早的事情。
4 . 渐变灰镜, 压暗高光, 调整影调。在绝大多数光比超过 1 :
2 5 6 , 就是宽容度超过 8 档的场景中( c a n o n的数码单反的宽容度
通常都能达到 8档) , 渐变灰镜都是不可替代的, 至少在数码相
机宽容度追赶上人眼宽容度之前。
误区二: 图像越锐利越好, 越锐分辨率越高。
我们都知道, 锐化的原理是, 提高边缘局部细节对比度。把
图片局部放大就会发现 , 在图片的锐化程度不断加重的过程中,
边缘线条的反差会越来越大 , 直至出现纯白像素纯黑像素, 这就
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锐化亮边。如果在此程度之上继续锐化, 纯白
像素纯黑像素都会大量地增加,通常伴随着大量细节信息的消
失。这时, 单位像素分辨率会剧烈下降, 边缘过渡也会劣化, 于是
像质明显变差。所以说, 图像的锐利程度要有个度, 通常来说以
刚出现锐化亮边为限。
误区三: 反差要大, 才视觉冲击力强, 才色彩鲜艳饱和。
谈现在世界的主流摄影 , 可以说, 一个追求高反差高饱和的
年代已经过去了,追求低反差柔和影调的趋势已逐渐在取代一
些过去的摄影观念。自然真实的图片才是美的, 自然真实的图片
拥有丰富的灰阶信息, 每一个明暗界面都有柔和明润的过渡。打
开以往的摄影作品, 观看直方图, 不少作品都呈现间断的色阶跳
跃分布, 这些反映在图片上都是相当生硬的影调过渡, 暗部信息
丢失严重。
误区四: 降噪到颗粒越少越好。
色彩噪点是照片中c c d生成的有色斑点干扰信号 , 通常呈现
为红绿噪点, 对付这类噪点降噪效果比较明显, 各类软件都能轻
松把色彩噪点降低饱和度成为与背景一致的灰点,需要的注意
的是, 色彩噪点降噪程度过重会使图片整体饱和度降低。明度噪
点, 就是我们通常所的颗粒, 颗粒有大小粗细之分, 颗粒的粗细
跟细节保留的程度是一致的。降噪软件通常不易区分同样粗细
程度的颗粒与细节,所以对某种粗细程度颗粒降噪的同时细节
信息同样也会丢失。
最后, 至于是否越色彩饱和越鲜艳图片越漂亮等问题 , 与之
起直接冲突的是人们的习惯色彩记忆。不真实 自然的色彩还原,
即使乍一看非常惊艳, 看得多了, 就像菜太咸吃不下饭 , 很难让
人长久欣赏。使用电子影像技术, “ 曝光后” 改变影像的可能性大
大增加了。借助于电脑加工, 我们可以对以任何画幅创作的影像
进行修改, 可以除去图片内的干扰因素 , 增加某些素材以组合成
不同的影像, 或者改变影像的某一部分 , 甚至使之完全改变。各
种各样的可能性只受制于我们自己的想象力而已。
对某些摄影者而言,对影像进行修饰的同时或许会着成这
样一种危险一一他们在用照相机拍摄时,会变得不如以前那么
谨慎和精益求精, 认为事后能改变或改进他们所拍摄的东西。尽
管令人神往的修改机会确实存在,但是我仍然建议大家在拍摄
时花足够时间对影像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并在一切可能的情
况下都力求用照相机摄下具有完们视觉效果的影像。当然, 在某
些场景中我们必须在瞬间拍下照片一一这使我们没有时间或机
会来对影像及其构图作全面的评估。在这种情况下, 用电子影像
技术对影像进行修正是值得肯定的,即使这种修正仅仅涉及到
删除画面上的一些干扰因素而已。
至于前面提到得问题, 我认为: 电脑后期制作当然也是摄影
后期制作的一种, 同样也是摄影艺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个人
认为我们学摄影, 爱摄影, 无论摄影进步, 发展到什么地步, 摄影的
本质还是瞬间性的艺术, 我们不能改变其本身的规律. 至于现在
的现在的后期电脑制作出来的作品, 本人认为它可以归为摄影的
一
类, 一个分支与纯摄影既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 各有各的优点
和缺点。由于这两类的总体制作过程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看待作
品的要求也不同, 但困难的是有些照片很难区分( 纯的和后期加
工 的1 。
摄影的过程就是创作的过程, 在创作的过程中, 摄影人通过
和使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完善其作品是无可非议的。这也是历
史发展的必然, 我们需要的是适应和应用好它。我觉得在鉴赏方
面, 可采取按手法或主体分门别类。让喜爱摄影和崇尚艺术的人
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我认为: 数码摄影, 后期制作是应该的, 色
度、 对比度等等只有在电脑里完成, 只要不改变摄影主题 , 就算
是摄影作品。利用电脑把拍摄素材进行适当的拼图嫁接, 我想也
算摄影作品, 可以归为数码创意类。拼图嫁接的作品更能反映出
一
个摄影家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高低。如果经过电脑处理
的照片不算摄影作品的话 ,我想摆拍的片子也不应当算摄影作
品 !
作为一名专业摄影师,你必须准备好能应付有关数字技术
方面的问题, 要么自己懂得如何做 , 要么知道在什么地方能找到
专业人士来完成这部分工作。举例来说, 你没有必要成为一名使
用 P s的专家,因为几乎所有地方都能找到专业人员为你代劳。
但是你必须了解数字技术能做什么,从而能以一种专业的方式
与客户讨 论。
尽管电子影像技术为摄影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而且使
视觉作品的创作比以往更激动人心,但是我的选择依然是使用
照相机来进行影像创作, 并尽可能的使之完美无缺 , 事后无需做
任何改变, 既不增加也不删减( 除画幅以外) 。我更愿意按事物的
本来样子,而不是我认为他们应该有的样子来表现他们。事实
上,我希望 自己所拍摄的影像能使主体与场景表现得比大多数
人所看见的更美, 视觉效果更佳。我希望最终得完美影像是用照
相机创作得, 因为那是我得乐趣所在, 也是我所理解得摄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