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4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阳城区八大古景--府山晓月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1-10-22 11:45 | |阅读模式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上一篇  下一篇   
曲水流觞见古韵 奇石汉画铭沧桑
明代王府山修葺一新迎纳市民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
  本报讯 (记者扈书峰)昨日,记者在市城区王府山整修现场了解到,目前整修工作接近尾声,已对外开放,由于受条件局限,每天接待游客量在300人以内。此次整修先后发现明代曲水流觞石刻、明代地坪、汉画像石等珍贵文物。
  据史料载,王府山建于明初,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其第二十三子朱■为唐王,藩南阳。在他还没有就藩前,朝廷就在南阳大兴土木,营造唐王府。《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唐王府后有石山,名日王府山。”它是王府花园中的主要建筑。据民间传说,此山石头都是从1000公里外的江苏太湖运来,当时人抬牛拉,历时数年。王府山呈圆锥形,除主峰外,另有四个支峰,取“五峰并峙”和“四峰拱朝”之意。支峰下边有奇巧的洞窟,洞窟之间,崎岖贯通,一步一景。穿洞走穴,爬60道台阶,螺旋而上,可达主峰山顶。山顶有亭,凭栏可鸟瞰全城。
  10月11日,记者在王府山整修现场见到南阳市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专家包明军和范蠡纪念馆馆长崔鉴平。他们告诉记者,此次王府山修葺发现了明代曲水流觞石刻,如此大的曲水流觞石刻在全国罕见。此次王府山修葺多亏了崔鉴平的积极参与。
  据史料载,曲水流觞起源于中国古老的大型民俗活动——修禊。古时候,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于水滨集聚宴饮,以祓除不祥。王羲之《兰亭集序》有详尽记载。后人仿效这一风俗,于每年三月三日在环曲的水渠旁宴集,在水上放置酒杯,流动的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喝下这杯酒。这就是曲水流觞。
  此次共计出土曲水流觞石刻9块,修补了两块。复原后,该石刻长5.9米,宽2.7米;中间是一条宽15厘米、深23厘米的内槽,曲折回环的内槽东西对称,形成了3个“几”字;东西各有一个开口,供入水、出水之用。该曲水流觞可能是当时随着王府山一起建造的。⑤1
  
  右图:王府山修葺一新。
  本报记者 扈书峰 摄
  今日关注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