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戈满江红 于 2011-10-19 09:29 编辑
南阳卧龙人游隆中总难免有所感慨。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天下的事情无奇不有,本来诸葛亮亲书的躬耕之所,后来却变成了南阳和襄阳之争,可叹一代智胜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结果!
从历史上来讲毫无疑问南阳卧龙岗诸葛庐影响远大于襄阳的隆中。
而现今国家的定性却是诸葛亮躬耕处在襄樊的隆中,让南阳处于下风,蒙受奇耻大辱千古奇冤!
这当然是一千万南阳人所不能够容忍和接受的!
竟然在百度隆中简介下面发现这么一条典故 让所谓的襄阳隆中不攻自破,当然这里面所有的介绍自然是湖北方面的自我介绍,就像在百度卧龙岗一样里面所有的介绍也是出自我们自己之手,大家一看便知。
以下转载湖北方面的自我介绍,想必这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吧!南阳人必须得看。
“襄阳隆中”探源
据武汉大学历史系、中科院历史研究所考证,湖北襄阳隆中,其源来自明末一个故事。
元末明初,南郡[治所在江陵(今荆州)]襄阳府一地皮无懒名叫醪席,小偷小摸为生,被家乡人所不容,后流落邻近南阳郡宛城街头(习凿齿在《襄阳记》中说:“秦兼天下,自汉以南为南郡”,以北为南阳郡),乞讨为生,曾到过当时兴极一时南阳城西诸葛亮躬耕地卧龙岗,被得道高僧施以粥餐并资助其回到襄阳老家。醪席到襄阳后,居无定所,暂住于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阿头山一山沟里,寄宿于一荒弃的瓜棚中。不想懒人自有懒人福,一天,襄阳城一员外,女儿被人奸杀,其父看破红尘,随进山林,欲远离世人,恰好来到醪席住的瓜棚,不想又感染伤寒。醪席心里只想尽快打发病人离开,于是随便用地锅类熬了一碗水,骗员外说是他到南阳在诸葛亮武侯祠所得诸葛亮神灵赐的良药,让病人服下。也许是吉人自有天相,病人服此水后数日,病竟然好了。经历生死的员外于是回到家中,变卖家产,来到山中要在此地盖庙纪念救他一命的神灵诸葛亮。
醪席向员外讲了他在南阳卧龙岗的见闻,员外又越过汉水,来到南阳卧龙岗实地考察,仿南阳卧龙岗的模样,在一隆起的土岗上修造了一些诸葛亮纪念建筑(原来盖的诸葛草庐是瓦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又仿照南阳的模样改成草房)。并把原来的土岗改名“隆中”。
后经历代修建,随有了今天红砖水泥建造的仿古式襄阳隆中风景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既然是山寨产品,这个大门是有点寒酸了,看不出来山寨的痕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