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0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释常用的三种测光模式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1-11-7 09:01 | |阅读模式
解测光的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动测光系统。简言之,有了光圈和快门的相机,具有控制入光量的能力。可是到底要进来多少“光”,才不会 Under 或Over曝光标准呢?过去在电子摄影科技尚未起步的阶段,相机的光圈和快门端赖使用者手动调整,类似现今“M”全手动模式。摄影师要想获得准确的主体光线,必须使用手提的测光表,量测光线以期达到准确的曝光效果。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傻瓜相机、数码相机,甚至高阶的单眼相机皆以具有CPU 运算能力的测光技术,应用在现代机身上,使其对焦更快,测光更准,操作也更人性化。
   
    TTL测光
      在规格表上常见的一个名词“TTL测光”?这是一种以经过镜头的测光方式(英文:Through The Lens)量测光线的方法,简称为TTL测光。这项技术发展于1964年,主要的目的是在取代测光表这一类需要外带的测光工具。在摄影时,使用者半按快门之后,激活TTL 测光机制,光线先经过镜头的折射,进入机身内的测光感应器,这个有点类似今日 CCD 感光器的原件,会将光讯号转成电子讯号,交于CPU运算之后得出适当的光圈和快门值。TTL测光的最大好处就是,所测得的光量,就是标准底片曝光量,特别适用于习惯在镜头前加装滤境,或是使用大型蛇腹相机等,透过TTL 就不需要再增减曝光补偿,直接按下快门拍照。
   
    一般来说,以下的三种测光模式比较常用:
    1、多区域测光 (评价测光)
    这种测光模式也称“智能化”测光,是一种高级的测光方式。不同厂家生产的相机所使用的模式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尼康在其高端数码相机中,将这一测光模式称之 为矩阵测光,而佳能则叫做256区多区评估测光,柯尼卡美能达的则被改为蜂窝式测光等等,无论叫什么名称,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测光系统将取景画面分成若 干区域(不同的相机划分的形状、方式不同),分别设置测光元件进行测量,然后通过相机内的微电脑对各个区域的测光信息进行运算、比较,并参照被摄主体的位 置,推测出被摄体的受光状态,从而决定每个区域的测光加权比重,全部衡量后,计算出合适的曝光值。它能够使相机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都取得较好的自动曝光系统。




这种模式适合用于拍摄风景、团体照片等,实际上也是众多业余,甚至是专业摄影师于平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在拍摄顺光、前侧光,或者大面积亮度均匀的场景时最为有效。
    事实上,无论采用那种测光方式,都是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的。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要拍摄的是什么,只要抓住了自己需要拍摄的主体,测光、构图以及最终如何设定光圈和快门组合也就变的简单起来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09:03 |
本帖最后由 西风画扇 于 2011-11-7 09:04 编辑

2、点测光
    点测光是一种更加精确的测光模式,它的测光大约只测画面中之2%~3%的面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它基本上不受测光区域外其它景物亮度的影响,因此 可确保摄影者完全按照自己选择的某个具代表性的“点”来测光曝光,能满足严格的曝光要求。同时也可以利用点测光的这一特点,很方便地对各个区域进行检测。




要用好“点测光”模式,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摄影者得知道被摄对象中什么位置是适合选为“点”而且作为测光标准。一般在对主体与背景反差亮度特别大的对象 拍摄时使用,如舞台摄影中常常有追光灯打在演员身上,而背景几乎一片漆黑,如果不用点测光必定出现主体曝光过度。再如拍摄日出日落场景,也需要摄影者针对 天空实际亮度选择某一个标准区域来还原自己希望的亮度,同样要依赖点测光才比较可靠。另外像逆光摄影、空中摄影、拍摄跳伞等场景,采用点测光模式也比较合适。


3、中央重点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主要是测量取景屏画面中央长方形或圆形(椭圆形)范围内的亮度,画面其它区域则给以平均测光。由于是依据画面中央最重要主体的光亮度来读取合 适的曝光值,这种模式比平均测光要更精准些。因为一般摄影者在拍摄时常常会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间,该模式针对此特点,从整个画面测量亮度,但将测量重点放 在位于取景器中央的一块区域,以中间为主,同时适当兼顾周围环境亮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机型号: SONY  DSLR-A900    iso: 200    快门: 1/640s    光圈: f8



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测光方式,几乎在所有的题材中都适用,采用此种测光模式来测光拍摄,基本上都可确保万无一失。总体来说,那些既需表现主体,同时又需兼顾整体曝光量的内容,就需要选择偏重中央平均测光系统。


最后再讲讲测光的原理
     测光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假设所测光区域的反光率均为18%来给出光圈快门组合参数。“18%”这个数值来源是根据自然景物中中间调(灰色调)的反光表现而定,一般白色表面可以反射近90%的光线。标准灰卡是一张(8X10英吋)的卡片,将这张灰卡放置于主景同一测光处,则所得之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就是18%,之后按相机测光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去拍摄,得到的照片就会是准确之曝光。但是如果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大于18%,例如对着一张白纸测光,按相机自动测光所给出的光圈快门组合去拍摄,得到的照片会是Under的情形,白纸会被在照片上看来是灰纸。所以,拍摄反光率大于18%的场景,需要增加 EV 曝光补偿值。同理,如果测光区域的整体反光率低于18%,例如对着一张黑纸测光,则得到的照片将会是OVER,黑纸也会被拍成灰纸(深灰)。所以,拍摄反光率低于18%的场景,需要减少曝光。不过,现实的测光情况就没有那么单纯,复杂的自然界光影,光线和色彩等,往往会干扰测光的准确性。甚至,什么时候选择中央重点、点和区域测光?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曝光补偿?补偿多少?到最后都要依靠拍摄者自己去累积经验来判断。掌握测光基本原理和所用相机测光模式的区域范围、透过比较了解和实际操作对主景的拍摄比较能准确判断


                                                                               来源:poco网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