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测光的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动测光系统。简言之,有了光圈和快门的相机,具有控制入光量的能力。可是到底要进来多少“光”,才不会 Under 或Over曝光标准呢?过去在电子摄影科技尚未起步的阶段,相机的光圈和快门端赖使用者手动调整,类似现今“M”全手动模式。摄影师要想获得准确的主体光线,必须使用手提的测光表,量测光线以期达到准确的曝光效果。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傻瓜相机、数码相机,甚至高阶的单眼相机皆以具有CPU 运算能力的测光技术,应用在现代机身上,使其对焦更快,测光更准,操作也更人性化。
TTL测光
在规格表上常见的一个名词“TTL测光”?这是一种以经过镜头的测光方式(英文:Through The Lens)量测光线的方法,简称为TTL测光。这项技术发展于1964年,主要的目的是在取代测光表这一类需要外带的测光工具。在摄影时,使用者半按快门之后,激活TTL 测光机制,光线先经过镜头的折射,进入机身内的测光感应器,这个有点类似今日 CCD 感光器的原件,会将光讯号转成电子讯号,交于CPU运算之后得出适当的光圈和快门值。TTL测光的最大好处就是,所测得的光量,就是标准底片曝光量,特别适用于习惯在镜头前加装滤境,或是使用大型蛇腹相机等,透过TTL 就不需要再增减曝光补偿,直接按下快门拍照。
一般来说,以下的三种测光模式比较常用:
1、多区域测光 (评价测光)
这种测光模式也称“智能化”测光,是一种高级的测光方式。不同厂家生产的相机所使用的模式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尼康在其高端数码相机中,将这一测光模式称之 为矩阵测光,而佳能则叫做256区多区评估测光,柯尼卡美能达的则被改为蜂窝式测光等等,无论叫什么名称,其原理都是一样的,即测光系统将取景画面分成若 干区域(不同的相机划分的形状、方式不同),分别设置测光元件进行测量,然后通过相机内的微电脑对各个区域的测光信息进行运算、比较,并参照被摄主体的位 置,推测出被摄体的受光状态,从而决定每个区域的测光加权比重,全部衡量后,计算出合适的曝光值。它能够使相机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都取得较好的自动曝光系统。
这种模式适合用于拍摄风景、团体照片等,实际上也是众多业余,甚至是专业摄影师于平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在拍摄顺光、前侧光,或者大面积亮度均匀的场景时最为有效。
事实上,无论采用那种测光方式,都是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的。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要拍摄的是什么,只要抓住了自己需要拍摄的主体,测光、构图以及最终如何设定光圈和快门组合也就变的简单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