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282|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摄影》发表小作集合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1-12-9 22: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方一红 于 2011-12-9 23:24 编辑

  


《感知摄影,感悟生活》   东方一红/文  

               原文刊发《中国摄影》2008年第五期

      用心去关注百姓、感悟生活,不折不扣地真实记录身
百姓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这是我几年来不变的摄影
方向。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摄影爱好者,我深刻体会到,必
须对所表现事物的细致观察和亲身体验,才能理解事物的
本质,脱离了生活的摄影创作是没有价值的;同时作为一
名记录生活的探求者,我深刻领悟到,摄影就是用自己的
眼晴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理
解去认识生活,并用摄影语言去充分的表现出来。
      在镜头下,没有惊世骇俗的虚伪,没有故作深沉的做
作,更没有哗众取宠的媚俗。那就是源于生活的多视点、
多角度的关注和记录。


    《中国摄影》编辑点评感言:
      重视观察常听一些摄影家说,摄影者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能看见别人“

看不见的东西”——也就是发现那些经常被大家的视觉所忽略的瞬间。进入数字时代后,
数字相机带来的便捷,使影友们创作中的拍片量大大提升,经常看到许多影友现在拍
数码照片,会花大量时间查看机背显示器上的图像,而没有花更多的时间观察被摄主
体,这对摄影创作本身来说非常不利,它会使大家只关注是否“拍到了它”,而不是注
重去观察与发现拍摄主题如何更好地被揭示出来。一些影友一边忙于快速大量地拍摄,
一边迅速作出决定,往往在刚拍摄完一张照片几秒钟后就决定将它删除,这样不但缺
乏了拍摄影像的再思考,更重要的是忽视了拍前观察的重要性。须知,一张好作品经
常是拍前认真观察的成果。




评分

参与人数 4金钱 +60 收起 理由
西风画扇 + 20 很给力!
瓦西里 + 10 很给力!
天山长老 + 10 赞一个!
丹江冰 + 2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东方一红 于 2011-12-11 20:00 编辑





(中国摄影编辑点评):
      冬日,作者路过一座居民楼前,看到众多居民的被褥在阳光下晾晒,很富有情趣,虽
然没有奇异的光影和夸张的角度,但作者通过现场观察,从居民阳台、楼房框架到五颜六
色的被褥,它们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副多彩的图案,形成一种极其强烈的视角感
染力和冲击力,同时也折射出了百姓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共处、社会和谐进步的一个侧面。
    在构图中作者采取中规中矩、条块结合的方式,有意将从此经过的一居民,安排在右下
角作为陪衬。使画面充满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2: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东方一红 于 2011-12-9 22:48 编辑



(中国摄影编辑点评):
       在通往乡村的道路上,一群农村手艺人正带着自己编织的簸箕奔波在下乡销售的途中,
作者偶遇这个场景,看到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感触很多,他们行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
上,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虽然一天的利润不是那么丰厚,但他们生活的很充实很快乐,他
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节奏。画面上通过点、线、面和错落有致的结合,人与人之
间、物与物之间形成了一种重叠的美,给人一种生活律动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2:52 | 只看该作者
东方一红 发表于 2011-12-9 22: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2:54 | 只看该作者
东方一红 发表于 2011-12-9 22: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2: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东方一红 于 2011-12-9 22:57 编辑




(中国摄影编辑点评):
       听书、闲聊、饮茶曾经是城乡百姓们长期延续的生活习俗,今天却已基本消失于快
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而作者所拍摄的安徽北部古镇临涣则依然享有这一特有的文化休闲
方式,画面中的说书人虽然不甚专业、照本宣读,但神采飞扬、形神兼备,茶客与听众
们置身简陋的书场中,却仿佛世间的所有烦燥和疲劳都被这种独特的享受稀释得一干二
净,完全忘记了周遭世界的嘈杂与喧嚣。作者在不惊动老茶客们的情况下,将此影像定
格,整幅作品氛围淳朴柔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2: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东方一红 于 2011-12-9 22:57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3:00 | 只看该作者
东方一红 发表于 2011-12-9 22:57



(中国摄影编辑点评):
        街头橱窗是摄影爱好者“扫街”时经常拍摄的题材,这幅作品的作者通过仔细
观察,由橱窗玻璃上贴着的一张招聘启事得到了拍摄灵感,画面中从橱窗里排列
着一群服装模特、照片启事,到马路上匆匆行人、机动车辆,犹如组成了一个招
聘现场,他们之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典型的幽默场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招聘形式日趋多样化。画面中一纸招聘书可能引来众多应聘者,作品展示了用工
者“求贤若渴”和求职者“渴求职位”的缩影,同时也折射出“招聘”与“应聘”既可以作
为用人单位引进人才的前沿阵地,也已经成为求职者得到职位的重要窗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23:02 | 只看该作者
小作几幅,留个资料,与各位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2-10 17:45 | 只看该作者
东方一红 发表于 2011-12-9 23:02
小作几幅,留个资料,与各位分享!

很高兴欣赏到东方一红老师的一组精品佳作,可见老师在摄影道路上的刻苦努力!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