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焦距不是一个定值,它随着光圈的大小和镜头焦距的长短以及拍摄距离的远近而变化。光圈开度越大,超焦距越大,成正比关系。镜头焦距越长,超焦距也越大;超焦距和焦距成正比,而超焦距和景深的关系是:超焦距大,景深小,成反比关系。 由形成景深的原理可知,当调焦点放在无穷远时,前景深是无穷远到超焦距,而后景深没有发挥作用。当调焦点移到景深前界,最远清晰点仍在无穷远,而最近清晰点则离镜头更近,这时,从最近清晰点至镜头的距离恰好是超焦距的二分之一,景深也就增大二分之一超焦距,运用超焦距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增大景深范围,这对新闻摄影来说,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是可以适当开大光圈,相当于提高感光度。例如:在某一固定镜头焦距下,要得到3.12米到∞的景深,必须用F16的光圈,如果运用超焦距则用F8的光圈就可以得到同样的景深范围,这样就相对地开大了两挡光圈,提高了感光能力,在光线较暗的场合可以拍摄同样的景深画面。
3、超焦距的简易计算公式:
计算超焦距的简易公式:H=F平方/Cf (超焦距=镜头焦距的平方除以c、F之积)
(在这里,H为超焦距,F为镜头焦距,C为弥散圈直径,f为所用光圈)。
对于这个“c”弥散圈直径,以前的教科书都定为0.05,即1/20mm,老的镜头上的景深表都是按1/20mm 画上去的,不过现如今有定为1/30mm的,还有定1/40mm的,特别是数码相片,弥散圆直径的确定与传感器尺寸、像素等许多因素有关。在平时使用时一般把弥散圈直径的直径设定为0.05毫米,因而把上述公式简化成H=20(F平方)/f,只凭简便的计算就能够知道任何镜头的焦距光圈组合所用的超焦距是多少。例如:如果我们使用50毫米镜头和f/16光圈,那么将其代入上述公式用毫米计算,结果为50000/16=3125毫米,也就是说它的超焦距刚好是3米过一点。
![]()
在上面的示意图中,调焦点在3米上,即超焦距,这时景深近限为1.5米,景深远限为无限远;下图调焦在l.5米处,超焦距仍为3米,这时景深近限力1米,景深远限为3米。上例通过把调焦点从超焦距移到其一半的距离上,即可把清晰区域限制在一组人物身上,从而把某些景物安排在景深之外。
4、关于超焦距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1)查表和计算公式,在风景、人像、静物等静态摄影中还能应付,可遇到街头速写抓拍运动物体,精彩可能转瞬即逝,那么该怎么办呢?下面的方法就非常实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