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绿叶成荫 于 2012-4-8 08:40 编辑
前不久,和影友去了趟淅川荆紫关。因为它“一脚踏三省”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保留完整的清代建筑,一直是旅游和摄影者非常向往的地方。之前的我,没有去过荆紫关,但想去荆紫关的愿望非常强烈。 我们来时正值清明小长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下午3时,终于踏进荆紫关的关门。一个在心目中犹如神秘少的地方女即将被揭开面纱,此时的心情不亚于杜甫的“漫卷诗书喜欲狂”。我们是从荆紫关的南门出发的,首先迎入眼帘的是关门,荆紫关三个大字,隐约可见,斑驳陆离,显示着它的古老和沧桑。本以为清明节长假,这里一定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但是,弯曲狭窄的街道上,除了本地的几位老人悠闲在门口或打牌,或晒暖,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空旷与寂寞,不禁想起元稹诗中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味道了。
我们走在破旧、空荡的的街巷中,目睹着街巷两边时新时旧的清代建筑,从零零碎碎店铺里看到的是人们脸上的麻木和无奈,据随同而来的当地影友说,过去的荆紫关是非常热闹的,各种民俗活动非常多,其中有的影友在这里拍摄的《舞龙》还获得在全国摄影大奖呢,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不说有什么活动了,就连许多古式建筑因为年代久远又无钱修茸已经倒塌,让人看后不禁一阵心酸。 究竟什么原因让这里呈现出败落的迹象,我们不得而知。但这里倒塌的古建筑和人们脸上无奈、彷徨的表情,却让我看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漠视、弃之而带来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