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型号: Canon Canon EOS 500D iso: 800 快门: 1/80s 光圈: f8
夏秋阴雨连绵,是地耳生长的旺季。在山野,林间,草坡中,一簇簇、一朵朵黑里透绿的鲜地耳,有的从草根里长出来,有的软软铺在地上,犹如用水浸泡过的木耳,水灵灵,嫩生生,肥润脆滑,有铜钱大小。抓紧时机,及时拾捡,一会儿就是一篮子。可是太阳出来一晒,地上茶绿肥润的地耳,便会干缩得很小,人们就不便采捡了。捡回的鲜地耳,要及时用清水将里面的泥沙、碎草、杂物漂洗干净,晾干,便可保存起来,像木耳那样随吃随泡。 [1]
地耳天然生成的藻类植物,仅靠人工采集。新鲜地耳呈墨绿或褐色,片状松软,风干后呈乌黑色、卷状。地耳是发菜的伴生物,由发菜中的宽菜生长而成,与发菜并称为"姊妹"菜,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2%,并富含钙、铁、磷、锌等多种微量元素,低脂、低糖,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属"美味八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