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友喜月兄弟提出了一个很纠结的问题,现在咱用肤浅的知识答复这个问题。
现在全球的摄影摄像设备基本上都是日本这货们的,这一点不服不中。为什么我们在六、七十年代全国上马了不下50个相机生产厂家,就连我们郑州就有照相机厂,基本上每省都有,江苏 上海 等地更是很多。这为什么呢?因为在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采取了一个到现在很后悔的政策,这个政策得到了邓总设计师的许可。这个政策就是:用市场换取技术。结果,我们的市场打开了,合资品牌来了,我们的技术人员为别人打工了,失去了研制的平台、环境和动力,同时,人家在技术上对我们采取封闭政策,核心技术根本不让你碰。结果就造成现在这个局面,什么局面:市场打开了,技术没引进来,我们成了发达国家的加工基地。
他们用着廉价的劳动力,制造着技术上占优势的产品,赚取着高额的利润。这种局面的出现,我想,如果邓总还在也是要后悔的。看看现在的市场,除了纺织品、塑料制品等这些高耗能、低产出、外人看不上眼的产品由我们来生产外,基本上都由日本、欧美国家占据着。汽车、家电、医疗设备、重工设备、影像设备、办公设备、等等都是人家的。好在,我们经常引以为荣的是:航天技术、潜水技术。但,不得不说的是,美、俄、德、日等人家也会,并且更发达。还好在,当初我们的军工生产没有开放市场,如果开放现在我们都不敢想象,是否跟印度一样,军工成了大杂烩。所以,我们的军工还有点引以自豪的资本。虽然与美、日、俄相比,还有差距,但基本上是自己的东西,自己在控制着。因为它没开放,所以,没有停下自主研发的步伐,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结果。
说了这么多,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用市场换取技术的政策是错误的。让我们失去了研发、前进的动力。根据当时的情况,应该采取:学习先进技术+自主研发道路。韩国就是如此,韩国没有外国车,就现代、大宇、起亚;相机:三星;家电:三星、高士达(金星,后三星收购)。再回到相机产业,开放的结果是我们北京、上海、无锡、苏州等地的相机生产企业成了日本的加工点,大量的相机研发技术人员、工人成了人家的打工者。我们连导弹、核武器都生产出来了,更何况相机。关键是政策啊。如果政策不是这样,我们手中可能端的是海鸥、东方、凤凰等国货。----
不说了,关于此,要说的话太多了,就此打住,咱说说也没人听,看看现在这个形势,无语,无语-----。
谨此,与网友交流。欢迎批评指正。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