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5693|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万元平遥大奖的“不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2-10-29 16: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光影随行 于 2012-10-29 17:06 编辑

         在08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摄影师莫毅描绘小区生活的摄影作品《小区》获得了金奖,以及10万元奖金。获奖摄影师莫毅说(小区)系列作品是自己生活过的天津的一个小区。莫毅指出小区记录了中国近几年的变化,“我能获奖是当代艺术新现实主义的胜利回归。”


  

                                                               (莫毅 获奖作品“红被子”)



        如今摄影流派很多,特别是在中国的摄影圈子里,百花齐放,有些目不暇接。在平遥展上各类流派以不同展出形式来表现。现场参观之后,确实受益匪浅。其中我还专门去观看了莫毅老师的策展区,取名为“我居住地的风景”。现场放了十几台电视机同步播放着跟摄影作品有关的DV。展出形式让人印象深刻。但是我看了作品后,感觉跟别的大师们的作品从艺术性和表现力度上都相差很多。作品很平实,就是简单的记录。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张平白无奇,可以说用手机就能拍出的照片竟然是一个国际摄影大展的大奖作品!

      很震惊!也很不解!难道现场的评委大师们的评片要求已经无视了艺术性,开始“亲民化”了?更困惑于纪实作品的纪实性与艺术性到底该怎么分配呢?是不是摄影艺术的元素统统抛掉,返璞归真?

      十万元的平遥大奖是我所知的中国摄影的最高奖项,最终《红被子》博得头彩, 我个人到现在都没弄明白为什么。





       相信各位影友老师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请大家畅所欲言,不吝赐教。

再请教一个问题 PS:请问各位老师们对于纪实摄影的纪实性与艺术性这个问题,是怎么考虑的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来自 2楼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16: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影随行 于 2012-10-29 16:22 编辑

对于纪实摄影,国内我很喜欢吕楠老师的作品!他用十五年的时间执着的去追求纪实摄影让我很感动!他的作品《被遗忘的人》算是国内纪实摄影的大作了,作品很真实,不摆拍不做作,全部黑白的表现其纪实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兼顾。有些马格南图片社的感觉。比起莫大师的我感觉要好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3楼
发表于 2012-10-29 16:4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组作品反映了百姓真实生活。从哪个层面,什么视角去反映就是个技巧问题。马克.吕布的北京街头,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场景。
纪实作品的灵魂是人文关怀精神,纪实作品都有时代烙印,一床大红被面确实给人很多猜想。
平遥大奖和当年影展主题、当年国内摄影导向、和评委策展人等等因素都有关系。
所以,要想说值不值10万还真的说不好。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钱 +76 收起 理由
丹江冰 + 40 独特见解
光影随行 + 20 很给力!
西风画扇 + 1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4楼
发表于 2012-10-29 16:48 | 只看该作者
作品需要社会和人们的认可、如何理解大奖作品确实有个过程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光影随行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5楼
发表于 2012-10-29 16:58 | 只看该作者
是呀,看着红被子的背景也很凌乱,看不出有什么光影之美,艺术之美,能获得这么大的奖,确实很费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6楼
发表于 2012-10-29 17:09 | 只看该作者
{:7_296:}评的是现实生活,评的是真实摄影现状,评的是真正的纪实作品.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34 收起 理由
光影随行 + 10 很给力!
雪花 + 24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7楼
发表于 2012-10-29 17:2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生活中往往最普通、最平常的东西,也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34 收起 理由
光影随行 + 10 很给力!
雪花 + 24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8楼
发表于 2012-10-29 18:17 | 只看该作者
我爱摄影,是一个摄影爱好者。用相机记录生活是件愉快的事情!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6 收起 理由
雪花 + 1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9楼
发表于 2012-10-29 18:44 | 只看该作者
摄影作品是艺术性加纪实性的综合体现,仅有哪一条都是不够的,获奖作品至少艺术性差很多。退一步,每个人对艺术性和纪实性的理解也都是不同的,感觉多数人能认同的就应该算是好的艺术品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0 收起 理由
光影随行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10楼
发表于 2012-11-1 16: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我是东子 于 2012-11-1 22:20 编辑
光影随行 发表于 2012-10-29 16:21
对于纪实摄影,国内我很喜欢吕楠老师的作品!他用十五年的时间执着的去追求纪实摄影让我很感动!他的作品《 ...

      (以下为本人一时兴起所写,俗话说“一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我就是个半瓶子,呵呵,如果有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希望耐心看完,话说的啰嗦了点儿)

        乱讲之前,我先来释疑,莫毅的获奖作品《小区》,是一种组照形式(但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组照)的,具有档案归类性的很多张照片(目测不下100张)组成的一个作品(点击此处为《小区》在平遥展出时现场的细节),而《红被子》只是其中的一个单张,这个单张在平遥展区中,它以远大于其他照片的尺寸展出,也经常被大家来当做《小区》这一组照的代表来展示和说明,这就容易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误读,导致大家产生获奖者只是因为这一单张而获奖的错觉。《小区》对于莫毅自身某些观念的传达和说明,并不是靠着组照中的某一个单张来完成的,而是如此多的单张被并列地呈现给大家时,这些照片中看似同样的场景,但却饱含着细微的差别与变化所最终反映出的时代的变迁。整个作品的创作时间,必然得持续很多年。另外,莫毅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能获奖是当代艺术新现实主义的胜利回归。”

        对于这个奖以及每年平遥评出的当年最大奖,我想大多数人其实对它们多少都是有一种误会的,这种误会的根源是我们对于摄影的本质及功用等方面,缺乏哲学性,理论性的思考,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也有一定局限性。
       首先,就我个人目前所理解的,我觉得摄影只是一种手段,至于你拿它来做什么,来表达什么,这就完全是一个个人问题,你可以把他就当做一个记录你自己生活的工具,那你就只用拍一些到此一游的照片就可以,很随意,你的出发点也很单纯。如果你很具有社会关怀心,很具有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气质与情怀,那再面对摄影时,你会明白、而且也会想办法让摄影成为你表达自己思想,在社会上代替自己高呼,号召的利器。(关于这两种对待摄影不同态度的区别,我们也可以简单的推演到,大家熟知的那句话“摄影的关键不在于相机前边的那个头,而是在相机后边的那个头”,这其实就是在强调思想性的问题。)
       而且,目前的情况是,摄影诞生至今一百多年以来,摄影的技术不仅在发展,人们对于摄影的利用方式和观念也在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摄影观念的发展,经过一百多年,到目前为止,当今摄影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关于这个问题,大家都可以扪心自问,如果我们不懂,那就对上述这个大奖断然下结论,这首先就有武断的嫌疑)还是就我个人目前所了解到的,摄影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对现实进行几乎完美的模仿,也就是这一点,注定了纪实摄影,必然是摄影最先发展并完善出的一个体系。
       当然,前边已经说过,摄影只是一种手段,就拿它和铅笔做一个比较吧,铅笔就是一种可以在其他物品上画出痕迹的工具,我可以拿它在纸上画,当我画过的痕迹变得有规律,有意义时,别人就可以理解它了,至于我画出的这些有意义的痕迹最终呈现的是一篇具有纪实意义的长篇小说,还是一副写实的绘画,这都有可能,而且也都很合理,都会被观众接受和理解。同样,相机可以记录下现实中的各种存在的事物,至于我是选择直接就让这张照片来传达我的观念,还是要经过后期把很多拍到的事物中的有用的元素提取,拼贴加工等等,来创造一种我想象中的场景,从而来表达我某种思考。这两种选择都无可非议。只是在这两个过程中,最终诞生的作品的形式可能会不一样了,但并不代表他们想要表达的我的思想就一定不会相同。例如,关于对保护环境这一理念的表达的照片,我们可以选择最传统的纪实方式来表现,就是去选取一个在环境问题中受害的个体或者群体,对他们进行长期多角度的跟踪拍摄,最后以组照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这是最最传统的纪实手法,也是我们关于摄影最初的体验和认识。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例如我们也可以去拍很多污染物的素材,最终将这些素材通过后期拼贴出一个哭泣的地球,这也是一种表达方式,这类摄影作品应该归属为观念摄影。
       话说到此,我想表达是,摄影诞生一百多年来,除了纪实摄影以外还诞生出来很多多摄影体系,而且这些摄影体系,在对于个人思想及哲理性观念或者社会关怀的表达并不比传统纪实来的弱。至于具体是哪些,由于我本人学术不精,以及需要长篇赘述,在此不再述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探索求知。在这里,我们所要明白的是,摄影不单单可以纪实
       其次,我们再来讨论纪实摄影,同样纪实摄影由于和摄影最本质的功能相关联,它的诞生可以说和摄影术同时,这样一来,纪实摄影的发展也是有一百多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它会慢慢变得完善,成熟。当然它也会从它自身再诞生出自己的后代,这些后代会有它纪实摄影的影子,但又会有和他不一样的面孔,这些纪实摄影的后代里,有一种就是观念纪实,或者叫做新纪实。他们同样追求对现实的忠实记录,不改变原貌,但他们又比传统纪实灵活,不会像传统纪实那样死板地,几乎是守株待兔式的获取作品,新纪实会主动出击,主动发掘甚至创造自己需要的现实。姜建(现河南省摄影协会副主席)的作品《主人》,应该是国内这类纪实作品的始作俑者。还有一个国外摄影家(,对不住,忘记名字了),他的一个拍摄项目是为了表达某地人们生活的状况(也许是贫、也许是富、或者其他,目的就是呈现最原始的状态,让观者了解,并思考),他采用的方式,就是拍组照,拍了很多个家庭,可以说是一个家庭一个全家福,但他的全家福和别人不同的是,他让被拍摄者把自己所有的家当(家具,牲口,锅碗瓢勺……)全部摆在自己房子前边,然后一家人也站在旁边,这样去拍摄。在最初,我们可能很难接受说这类摄影作品是纪实摄影,但是它确确实实给了我们很现实,很震撼的效果,而且这类照片往往在单张中,就丰富地包含甚至超过了以往传统纪实的多张组照所能传达给我们的信息量。比如说表达一家人的贫穷,传统纪实里,坐在昏暗的厨房角落里的主人在做饭,土垒的灶台,凌乱的柴火,沾满油烟的破窗,主人的衣服也是破旧肮脏的……等等,这样一个画面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在刚才说的全家福合影里,虽然不会出现,但是当我们看到全家富照片里,同样穿着肮脏的主人,以及他们的生活用品,还有他们身后破旧不堪的房子,我们 自然可以推想出刚才描述的传统纪实中所记录的生活片段。我们甚至还可以推想的更多,因为全家福里有太多关于他们生活的细节。在这里,传统纪实与新纪实,在纪实方面并无差别,因为创作者谁都没有去修改现实本身,他们都没要求被拍摄者去穿一些自己一辈子根本都不会去穿得衣服,也不会去让他们摆一些自己一辈子都会做出的矫揉造作的动作。在这两种纪实当中,所有的元素,都本着最现实的态度对待,只是他们的组合方式不一样罢了,传统纪实,就是一种常态的组合,而新纪实则是一种目的性更强的主动组合。至于这些元素(肮脏衣服,破旧房屋……)的背后,都直指同样的现实——贫困。
      另外,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这是在强调,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视角会诞生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样来看,对于一个题材的表现,首先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然后他们的切入点也会不同,也会选择不同的手法,他们对待摄影的态度也会不同,以至他们作品最终呈现的形式也会不同。这样看来,莫毅的摄影作品《小区》就是一种莫毅视角来表达莫毅的观念。但,不能排除的是,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单个个体的很多认识和观念其实在很多时候,都是符合大众的主流观念的,莫毅的《小区》,所要表达的观念就是一种符合主流价值的观念,这也是他能获奖的原因之一。
      还有,我们要知道,摄影在当今整个人类世界,所呈现的形式和类别已经相当丰富,而且传统纪实摄影在参与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度,正在被新纪实以及其他的摄影形式所追赶和超越,传统纪实有走下坡路的趋势(如果大家觉得惊讶,那是因为我们身处国内,中国摄影和世界摄影的差距造成了我们这种错觉)。关注摄影咨询的朋友还会记得,去年德国著名摄影师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的摄影作品《莱茵河2》(“Rhein II”)在佳士得拍卖行以近434万美元的天价成交,成为世界上最贵的摄影作品。这同样在整个国际摄影界引起轰动,大概面对的问题和我们现在探讨莫毅的《小区》的困惑一样,但通过这个事情,我们至少从一个方面可以嗅到一丝当代摄影的风向。在我个人目前所知来说,当代摄影有一种切口小、重侧面、对比性、时空跨度大、冷静、含蓄、哲理意味强的趋势。同样莫毅的《小区》,就是一种符合当代摄影趋向的作品。
       最后,再来讨论摄影作品中的艺术性。如上所述,摄影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工具,所以它本质上没有艺术性,它的艺术性,其实是我们将它的衍生品——照片的艺术性,相混淆的结果,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清楚一点,照片的艺术性是我们应用摄影这种手段创造出来的。一张照片没有艺术性,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它是一张摄影作品。同样,所有的摄影作品,不一定非得有艺术性。如果拿艺术性的高低作为评价一张照片好坏的主要考量,那这种摄影更倾向于沙龙摄影或者说艺术摄影。  但对于纪实摄影,它的艺术性,就不是主要考量了,放在第一的是纪实性。如果纪实摄影兼顾了纪实和艺术,那么这绝对是优秀的作品,但是如果没有或者缺少艺术性,但确确实实地反映了现实,那这至少是一个合格的纪实作品,从今年来,主流媒体面对突发事件报道,缺少专业设备拍摄的照片,而采用现场目击者手机所拍的照片或者视频这一行为,即可理解。
       补充,一个摄影作品的展示方式,也会影响观众对其的评价,所以莫毅的《小区》的展示方式应该也是优秀的,它是组照,或者说是档案似的分类画册,它还补充有视频类的元素,没有去现场看过,但兴许,它所有的图片的输出和制作也很精良……等等吧,所有元素综合起来,才成就了莫毅这个10万元大奖。而不是单单一张《红被子》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钱 +104 收起 理由
西风画扇 + 24 很给力!
丹江冰 + 40 很给力!
光影随行 + 40 美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10-29 16:33 | 只看该作者
是谁都能拍下,关键是人家发现了。确实值得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10-29 16:3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不动了
这么大的奖,究竟怎样的才是名符其实的,且听大师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10-29 16:33 | 只看该作者
俺们更看不出什么名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10-29 16:36 | 只看该作者
匪夷所思,谁来解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10-29 16:41 | 只看该作者
看不明白。。。好在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16:51 | 只看该作者
摄其精华 发表于 2012-10-29 16:33
是谁都能拍下,关键是人家发现了。确实值得思考。

感谢老师参与讨论。发生在身边的事很普通,总是让人忽略掉。这样的发现获得大奖,可喜可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16:52 | 只看该作者
乐陶陶 发表于 2012-10-29 16:48
这不是数理化,应该是李咏的口头禅‘没有标准......’

哈哈 乐老师说的很对。评奖本来就是没有标准的事。获取评的不是奖,而是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16:52 | 只看该作者
舞钢秋枫 发表于 2012-10-29 16:48
作品需要社会和人们的认可、如何理解大奖作品确实有个过程

感谢老师参与讨论!对于摄影人来说确实有些难理解这样的作品获得这么高的奖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16:53 | 只看该作者
成都-杰 发表于 2012-10-29 16:41
看不明白。。。好在那里、

确实很不解。当年也请教了不少美院的老师,对此获奖作品也是嗤之以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10-29 16:54 | 只看该作者
应该下工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2-10-29 16:56 | 只看该作者
摄影就是万花筒,,不奇怪{:7_3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