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白平衡模式:
![]() 自动白平衡模式–相机自己去估计现场的色温,自动作出它认为最适当的调整。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它都大致准确,但对于太复杂的光源还是有机会出错。 半自动白平衡模式:
钨丝灯/电灯泡(tungsten)
![]() 这通常是以一个灯泡的图形表示,于室内拍摄时我们会选用这个模式,尤其当主要光源为钨丝灯/电灯泡时。这个模式的背后意义是,告诉相机现在的色温大概为2800K,要增加一点温度,令相片拥有较真实/理想的色彩,而不会太「冷」。 日光灯
![]() 同样是室内拍摄时使用,相比起钨丝灯有更高的色温,同样也是告诉相机要增加一点温度,增加的幅度会比使用钨丝灯时细一点。 日光
![]() 这能够告诉相机不用做任何的调整,因为现在的色温为非常理想的5000-5600K。多为室外使用,正午阳光下的设定。 闪光灯
![]() 跟日光差不多的色温,比日光的色温「冷」一点,相机会调「暖」一些。 天阴多云
![]() 为略有阴云的天气底下的设定,色温较「冷」,相机会进行比较大幅度的调「暖」动作。 阴影
![]() 日光下主体于阴影位置时,我们大致可使用这个设定,比天阴多云时更「冷」的色温。 手动/自定白平衡模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使用自动或半自动的白平衡模式,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你获得理想的颜色,高端型的数码消费相机及DSLR等更会配备手动的白平衡设定。 自定白平衡模式有两种: 一:在拍摄时,拿一张纯白的纸(一般的白纸只是近似纯白,讲究一点的,可以在市场上找一种叫「白卡」的摄影器材),使用相机的「自定白平衡」,然后对着该白纸按下快门,这样做的意义是告诉相机在这个光源下,何谓「白色」。 二:另一种自定白平衡的方法是直接向相机指定色温度(K数),精准地告诉相机色温之后,相机也就能精准地计算出何谓白色,也能相应地计算出其他颜色。 其实白平衡,就是由于不同的光源有其相对的色温度,所以必须精准地告诉相机,拍摄时的光源的色温到底是多少,从而使相机能作出对颜色的精准解读。为了拍出好照片,在白平衡上就绝对不能马虎。 有些摄影师会故意使用与环境光源不配合的白平衡,以得出特别的色调,从而突显某些主题,大家也可以从这方向大胆尝试。举例:把相机的白平衡设定为比环境光源色温高的K数,就可以得出偏暖/红色调;相反,把白平衡设定为比环境光源色温低的K数,就会得出偏冷/蓝色调。举例:在中午时份,烈日当空下,把白平衡设定在「阴影」模式,那就会拍出偏暖/红的色调;相反,同样在正午烈日底下,设定成钨丝灯,那就会得到偏冷/蓝色调。
![]()
如上图,拍摄地点为室内,光源为一般电灯炮。左方的白平衡设为钨丝灯,使相机作出调高色温的反应,致使白色的杯子还是白色的。右方的白平衡则设为日光,使白色杯子变得偏黄。从结果看,右方的白色杯子变黄了,白平衡明显地SET「错」了,笔者还是喜欢这张相片拥有黄色的调调,能散发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所以只要明白了白平衡的原理及其应用技巧,对不论在拍摄生活照还是在创作特别照片时,都会更为得心应手。 事实上,不少人都会选择使用RAW档拍摄相片,回家后才再调较色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