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大风(平顶山) 于 2013-4-25 22:39 编辑
在叶县城南8公里的田庄乡境内有一处就坡兴建的寺院,蔚为壮观。日前,四季风一行慕名来到了这座名为“圆觉寺”的寺院,近距离感受这座历史悠久的寺院……
历史悠久 尉迟恭督建寺院
关于圆觉寺的由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唐贞观初年,天下初定,海内升平,百业兴旺,唐太宗李世民甚是高兴,白天与众臣开怀畅饮,多喝了几杯,到了夜间,梦见有一白须和尚对他说:“草寺坡名有寺,缘何无寺?寺不建,天下乱。”言罢便飘然而去。李世民猛然惊醒,久不能寐。次日早朝,李世民询问众臣,草寺坡在何处,众臣皆不知。李世民笃信佛教,便到皇家寺院——长安圆觉寺询问方丈,方丈言道:“叶县南有一处,与我寺地气相通,想必就是此处。”李世民随即派人快马去探,果有一高坡位于马河北侧,北高南低,坡上芳草萋萋,名曰草寺坡。李世民闻听心中大喜,即命开国功臣鄂国公尉迟恭(敬德)到草寺坡督建寺院,并令长安圆觉寺僧人携《圆觉经》一部一同前往。从贞观十二年初到贞观十三年底,历时近两年,共有5000余人参与兴建,以唐都长安圆觉寺为蓝本的近500亩的寺院在草寺坡落成了。李世民闻报后大悦,亲提御笔赐名“圆觉寺”,故长安有圆觉寺,叶县亦有圆觉寺。
历经浩劫 圆觉寺重现新颜
兴建之初的圆觉寺规模宏大,但随着时光的流逝,风雨的侵蚀,圆觉寺也渐渐失去了以往的光泽。此后各朝各代均对圆觉寺进行了修缮,史书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和清朝康熙年间,对圆觉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重修。1913年(民国2年),对钟楼、鼓楼进行了全面修复。
1928年(民国17年)军阀混战时期,圆觉寺遭受到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当时冯玉祥为修筑工事,把寺院的建筑几乎全部拆毁,仅剩观音殿一所。“文革”期间,观音像又被当做“四旧”捣毁,观音殿被当做井场用房。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圆觉寺仅余断壁残垣。
如今重修后的圆觉寺气势恢弘,颇为壮观。据民间传说,在大旱之年周围村庄的水井均无水可吃的时候,该水井依然水量充足,水质甘甜;待雨水充足时,附近村庄的井水都变成咸水了,此井水依然清洌甘甜。明朝初年,圆觉寺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将这口古井称为“观音甘露泉”。
1965年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当地将该井挖成了一个80米长24米宽的池塘,用以灌溉农田。该池塘之水味美甘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大旱之年亦复如是。目前该池塘已被圆觉寺建成七宝莲池,池中莲花盛开,游鱼在水中穿行,令人赏心悦目。在大佛殿的西侧,并排树立着清乾隆丁丑发碑文、嘉庆民间文书碑、咸丰年间碑、中华民国九年碑等石碑。
如今的圆觉寺环境幽雅,寺院香火旺盛,已经成为叶县境内知名的景点和佛教胜地。(资料来源于百度)
点击图片浏览大图(1920*1281)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