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33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求恩遗嘱:照相机给沙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1-10-28 1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 .....照相机给沙飞..... 诺尔曼·白求恩 1939年11月11日下午4时20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手捧这封绝笔信,眼含热泪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遵照白求恩“照相机给沙飞”的遗嘱,相机归沙飞使用。


  1938年春, 白求恩来到中国革命根据地延安,柯达莱丁娜相机是他来中国之前于1937年购置的。柯达莱丁娜Ⅱ型(Kodak RetinaⅡ)相机,设计特点是小巧便携,它是一台平视取景、双影重叠调焦的135折叠相机。折叠相机一般采用镜头前组移动调焦方式,柯达莱丁娜采用多头螺纹镜头整组移动调焦方式,确保了镜头的成像质量。该机从1937年开始投产至1939年停产,共有三款不同口径的镜头:Kodak Ektar50∕3.5 ; Xenon50∕2.8; Xenon50∕2,白求恩的相机是Xenon50∕2这款镜头。
 1938年6月,白求恩受上级指派,来到山西五台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负责筹建模范医院的工作,正巧抗战报社副主任兼摄影记者沙飞,在五台县军区卫生部住院。从白求恩到晋察冀边区的第一天开始,沙飞就用相机记录他的活动。 白求恩与沙飞因摄影而相识,加之沙飞生长在海派城市广州,又是个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曾就读于在上海美专,俩人文化底蕴比较相近,又都爱好摄影,很快俩人无话不谈。白求恩曾为在异国他乡遇到沙飞这位知音,而暗暗庆幸。俩人的友谊越来越深,后来发展到只要白求恩见到沙飞,他就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异常活跃、话也特别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20 收起 理由
一颗螺丝钉 + 2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0:33 | 只看该作者
  谈到白求恩的影像,我们自然会想到摄影家吴印咸,因为他的代表作《白求恩大夫》家喻户晓。而事实上,从白求恩来到晋察冀直至他逝世,沙飞一直用相机关注着他的工作和生活。2009年9月19日,在山西平遥举办的纪念白求恩国际摄影展览上,我们再一次看到并进一步印证了用相机记录白求恩最多的人是沙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0:33 | 只看该作者
 从“照相机给沙飞”开始,沙飞用白求恩赠给自己的相机,拍摄了大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题材的照片,相机如同挚友一直伴随着沙飞,直至1950年3月。沙飞逝世后,沙飞的长子王达理把白求恩赠给父亲的相机及其它遗物,上交新闻摄影局副秘书长兼摄影处处长石少华保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0:34 | 只看该作者
1956年12月19日,中国摄影学会成立,首届学会主席石少华提出:“为了加强我国摄影理论与摄影技术研究工作,为了给将来建立的摄影博物馆做准备,先在学会办公地点设立中国摄影史料陈列室,将一些珍贵的摄影文物展示出来。”石少华身先士卒把沙飞的遗物和其它一些文物,捐给刚刚成立的中国摄影学会,学会其它领导吴群、陈勃、高帆、郑景康等人,也捐出了一些珍贵摄影文物。中国摄影学会迁至红星胡同61号后,在中西合璧的木制小楼的一层,开设了中国摄影史料陈列室,室内添置一排红酸枝展柜,将第一批社会捐赠和收购的珍贵摄影文物展示出来,白求恩送给沙飞的相机是镇室之宝,每逢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摄影家来访,学会领导都会请他们参观中国摄影史料陈列室。文革期间,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得知白求恩的相机在学会后,马上派人来学会,打着上级单位指示的旗号,以物归原主为由,索要相机。当时学会正处在无政府状态,要不是《大众摄影》主编佟树珩软硬不吃,抱着相机死活不给,相机险些就被人家索取。

 事后曾有人趣谈,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那伙人也死心眼,既然相机索不回,还不如另想办法,当年柯达莱丁娜相机并不是稀罕物,常在委托商店见到,由于它产量较大、售价不高,买一台同型号的相机,拿回去说明原由交差了事。趣谈归趣谈,笔者却认为,白求恩送给沙飞的相机,不是用钱能办到的事,赋予在相机身上的文化内涵一层又一层,它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的白求恩把相机带到中国,并用它向国外发稿,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抗战情况;后来相机传到沙飞手上,它的潜能被充分发挥,相继记录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相机传到学会手上,它作为中国摄影史料陈列室的镇室之宝,持续发挥着中国摄影史物证的功效;相机就像接力棒一样,会一代又一代地相传下去。。。。

来源:北京东方相机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5-9 16:32 | 只看该作者
柯达雷丁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5-10 13:14 | 只看该作者
白求恩与沙飞 对点子  对板眼  对劲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5-10 14:38 | 只看该作者
好知识,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