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37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记者该如何面对后“雪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3-7-1 0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6-20 16:36|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86| 评论: 0|来自: 中国摄影报

摘要: 摄影记者该如何面对后“雪崩”宋晓刚/文 2003年,一位纽约时报的摄影记者在纽约跟我说:报社现在每天都派很多活儿给自由摄影师,给报社专职摄影记者的活越来越少。10年后,我那位朋友仍然在岗,但却传来了芝加哥太 ...



摄影记者该如何面对后“雪崩”
宋晓刚/文

    2003年,一位纽约时报的摄影记者在纽约跟我说:报社现在每天都派很多活儿给自由摄影师,给报社专职摄影记者的活越来越少。10年后,我那位朋友仍然在岗,但却传来了芝加哥太阳时报解雇全部28位专职摄影记者的消息。
    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媒体环境也在随着数码、网络而迅速改变。这两者合力,将传统媒体推到变则生、不变则死的境地。西方媒体大多数是公司化的资本运作,当然讲求迎合市场需求、降低成本、扩大利润。这也是我们不难理解芝加哥太阳时报拿摄影记者开刀,而在未来亦将面临大面积出现传统媒体倒闭或缩减人员的情况。
    摄影之难,难在它太容易上手,但它的专业性仍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超越的。芝加哥太阳时报的行为,一是降低报社运营成本,二是希望做更多多媒体内容来取代传统的“静止图片”(still photos)。在美国,“still”在新闻界被特指为拍图片的摄影记者。多媒体(multi-media)的概念已被提出许多年,只有近几年网络的普及才让这种连续性的“动态”内容有了较快速的发展,而纽约时报获得普利策奖的多媒体作品《雪崩》成为传统媒体的新奋斗目标。
    其实,看过《雪崩》后,你会发现,它无非是将传统的内容,如文字、图片、视频、动态图示等结合起来。如果仅从这四点来看,前两者是属于报纸的,后两者是属于电视的。这四者的结合借用了网络平台,将其用所谓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传统报社经由美编、排版等人员将文字和摄影记者提供的内容整合,《雪崩》则由多媒体记者和编辑将文字、摄影、视频等内容整合后在网络上呈现。形式是噱头(当然这个噱头目前吸引力很大),内容的专业性才更加重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3-7-1 14:3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7-1 15:33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7-2 22:2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7-3 20:2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