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4854|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进淅川水源地,聚焦古镇荆紫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3-8-25 18: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草 于 2013-8-27 11:29 编辑

      南阳网讯  (记者魏柯)8月24日-25日,由光影中国网组织的“走进荆紫关”摄影采风活动成功举办,80余名光影中国网摄影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00    iso: 200    快门: 1/250s    光圈: f2.8

      淅川县荆紫关镇,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该镇背山面江,山清水秀,有悠久人类历史;古道雄关,战略要塞,居货畅物流之枢。明清五里长街、山陕会馆、平浪宫、千年古刹法海寺享誉中原。独特的区位和历史传承,形成了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工农副业全面发展的镇域经济,近年被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影友们到达荆紫关后,首先来到闻名遐迩的荆紫关古街道。荆紫关五里长街呈南北走向,地面系青石铺砌,平净整齐,两侧700余间板门店铺,具有清代民间商业建筑风格,翘檐雕饰,古色古香,房门都是木板嵌成,昼抽夜闭,房屋多是进出几层院落,两边厢房对称,均有一堵两米长的封火硬山,高低错落,相互重叠,使街道更加古朴灵秀,曲折多姿。平浪宫、山陕会馆、万寿宫等荆紫关古建筑就分布在这条街道上。摄影师们徜徉在古镇,不仅将镜头对准那些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更多的去聚焦古镇人民安宁、详和的生活现状,以写实或创意的手法,频频按动快门,通过不同的视觉体现人与古建筑之间深厚的生活气息,用相机雕琢古建筑的美,用瞬间定格隽永与古朴,寻找古建筑的艺术价值,展现荆紫关的古风新貌。
      本次活动有光影中国网资深人像摄影师亲临指导,光影中国网模特库知名模特现场演绎,使爱好人像摄影的摄影师们也过足了一把人像摄影瘾。身着旗袍的模特们在荆紫关古街摆出种种美姿,供摄影师们取景拍摄,古色古香的建筑之美,与举止温婉的模特相得益彰,将古镇的清丽与厚重演绎得淋漓尽致。
      采风活动第二天,摄影师们来到“一脚踏三省”界碑和三省友谊广场。“一脚踏三省”界碑位于白浪街中心,这里立一灰色水泥三省亭,三根盘龙柱支撑这,亭子下面正中心立一块三角石,三角石有三个面,面上分别刻有鄂、豫、陕三个字。摄影师们拍摄之余,纷纷造次将脚放在三角石的石尖上,体验真正的“一脚踏三省”乐趣。三省友谊广场则位于“一脚踏三省”界碑300米处的地方,是为了记录、见证不断加深的三省友谊,集中展示三省三省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而兴建的。广场中心的“三省同心阁”高48米,巍峨壮观,广场周围分布着代表三省地域文化的徽派、窑洞形和荆字型商用房近300间。
      最后,摄影师们来到荆紫关镇万亩桑蚕养殖基地采风。汽车穿过河流和村庄,路两旁渐渐被叶子肥厚、郁郁葱葱的湖桑所簇拥,原本荒凉的丹江滩涂变成了密密麻麻的湖桑林,绵延成一道生态屏障,护卫着一江清流。摄影师们还参观拍摄了蚕宝宝的养殖大棚,荆紫关镇的负责人告诉大家,蓬勃发展的生态农业,已经成为淅川农民的“绿色银行”,这里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于养蚕,山民世代居住的茅屋瓦房变成了楼房,在发展桑蚕养殖最快的村落,老百姓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装上了电话,买了摩托车。

      为期两天的采风活动,摄影师们先后参观并拍摄了荆紫关古街道、一脚踏三省界碑、友谊广场等知名景点以及荆紫关镇蚕桑养殖基地,了解和认识了荆紫关古镇独特的历史和人文,用镜头定格了古镇沧桑的时代印迹以及生活在古镇上人民的幸福生活,更进一步亲身感受到美丽淅川的魅力所在。





评分

参与人数 4金钱 +85 收起 理由
独山居士 + 30 相当给力!
王府山人 + 15 精彩文章!
邓州老张 + 30 相当给力!
光影玖月 + 10 活动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3-8-25 20:24 | 只看该作者
{: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8-25 20:28 | 只看该作者
{: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8-25 20:31 | 只看该作者
{:7_307:}{:7_3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8-25 20:37 | 只看该作者
{:7_296:}{: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8-25 20:38 | 只看该作者
活动非常圆满,非常成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攒了{: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8-25 21:50 | 只看该作者
好地方,好活动。可惜不让参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8-25 22:46 | 只看该作者
好活动!好拍摄!老师们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8-25 22:47 | 只看该作者
祝贺活动圆满成功!{: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8-25 23:27 | 只看该作者

好活动!{:7_296:}{:7_296:}老师们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8-25 23:38 | 只看该作者
{:7_296:}{:7_296:}{: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8-26 07:25 | 只看该作者
{:7_307:}{:7_307:}{:7_3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8-26 07:56 | 只看该作者
好地方好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8-26 08:40 | 只看该作者
       荆紫关镇是河南省淅川县下辖镇,位于淅川西北76公里的丹江右岸西部边陲,东至西簧乡、西接湖北郧县白浪镇和陕西商南县白浪镇,南和本县的寺湾镇接壤,北与西峡县西平镇相联,全镇总面积164平方公里。该地一脚踏三省,即位于豫、陕、鄂交界处。荆紫关镇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荆紫关镇形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成语“朝秦暮楚”便源自荆紫关镇,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楚国交战频繁,这个地方白天属于秦国,晚上被楚国夺取,第二天可能又会易手。再加上这里地势险要,古代又被称为豫之屏

镇名由来
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公元前304年,此地属于楚国管辖,楚王派太子荆来镇守此地,于是此地就取名叫“荆子口”,后演变被荆紫关。[2]
第二种:西汉时,该地丹江河上有座木结构桥梁,人称此地“草桥关”;南宋时,因该地荆花遍野,荆籽遍地,改称“荆籽关”。明代为荆籽关口,清代为荆子关,民国初改称荆紫关,以荆花为紫色象征吉祥之意。

      

相机型号: 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90    iso:    快门: 1/60s    光圈: f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8-26 08:58 | 只看该作者
祝贺活动圆满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