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今年夏季,全国各地漂流景点的火热程度与前几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湖南宁乡龙泉漂流景点今年日均接待游客达1200人,同比去年翻了一番,接待人数最多的一天游客达3000多人。
驾着皮筏在湍急的水流中纵横驰骋,或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漂流带给人们的是充分的惊险与刺激之感。但是,惊险归惊险,可不能成了危险。今年连续发生的几起漂流事故,让一些漂流行业的相关问题也浮上了台面:行业监管问题,生态环境问题……
景区管理存在巨大漏洞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漂流事故。先是广西来宾一漂流景区突遇山洪暴发,导致8名水中游客遇难,9人受伤。几天后,宁波余姚某漂流景点又出了事故,一男性游客在水流最急的一段翻船栽进水里溺亡。近日,南阳的一些漂流景区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游客受伤……
有媒体报道称,一些漂流景区,防灾预警巡视不力。对于漂流景区可能暴发的自然灾害,大多数景点都没有完善的预案,对河流的日常巡视监测工作流于形式。漂流风险没有掌控,是此类景区安全管理的巨大漏洞。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所研究员马晓龙博士认为,漂流景区多设置在峡谷地带,遇到上游暴雨的情况,就可能会发生自然偶发性山洪。在一些水流湍急的地带,突然涨水也会令游客猝不及防,陷入危险的境地。马晓龙说,设备维护与河道维护不力;漂流船只老化破损而不加以维护;河道里的石块与水生植被清理不到位,这些“小”问题看起来没什么,其实隐含着巨大的忧患。“游客将救生衣擅自脱下的情况,一些景区管理人员纵容默许,不加制止,景区管理存在巨大漏洞。”
漂流对生态环境有影响
正当漂流安全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之时,漂流项目对生态环境是否会产生不良影响,也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据某网站报道,在豫西山区,很多河流的河道几乎被漂流景点“瓜分”,一条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有很多家公司在分别搞漂流项目经营,致使这里的水域变得千疮百孔。
“漂流项目如果开发不合理,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技术中心副主任毛燕介绍说,“在漂流项目开发时,一般会通过人工方式对原有河道进行拦截、改道、拓宽,使得河床的下垫面遭到改变甚至破坏,从而改变漂流段及其下游河道的补给与下渗方式,使区域内的水环境受到破坏。”
“还有一个就是截留水坝的问题。”毛燕说,大多数河段具有防洪、滞洪的功能,漂流景点的河道通常要设置截留水坝,这可能会使下游的湿地面积逐渐萎缩,导致河流下游发生洪水的机率增大。
“在景点施工过程中,旅游基础设施要占据一定空间,可能会破坏植被和地质地貌,进而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毛燕提出,夏季,漂流景区游客接待量会出现高峰,垃圾的随意丢弃,加上接待设施的不足和缺乏,也会使河道周边环境的生态容量严重负荷。
合理规划保障游客安全
马晓龙指出,漂流安全需要游客、景区负责人和有关部门三方的共同维护。对游客来说,要树立危机意识,在漂流时必须穿戴救生衣等安全设施,同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景区管理者则要加强管理,做好设备维护,维持好景区秩序。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针对正规景区,要大力整治景区违规行为,完善相关制度,责任落实到位;对于那些为躲避审批而在简陋的河道上开办的‘私漂’项目,相关部门必须依法取缔。”
毛燕指出,在漂流景区规划过程中,首先要跟区域的大规划相衔接,在确定漂流项目不在生态核心保护区内的前提下,进行生态容量的计算,并根据生态容量进行旅游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同时还要考虑河道的治理,尽量保持河道的原生态,尤其对河床下垫面减少改变,包括河道拦蓄的工程措施。
有关人士表示,漂流生态规划的涉及面比较多,要在坚持科学决策的原则的前提下,具体项目需要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漂流旅游的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漂流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仅需取得一张相关营业执照就可以开设景点。提高准入门槛,增加相应资质要求,也是解决我国漂流行业安全管理之忧与生态环境之忧的良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