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甘肃省景泰县永泰龟城内有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小学校。
小学校位于龟城后部,一个远离南部唯一城门的安全地域。该小学建于1920年(民国九年),占地面积1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886平方米,学校造型独特、风格别俱。1990年建校七十周年时,重建后恢复原貌,但是原来的土木结构已经改变为砖木结构。
我不懂建筑,但是被这所小学校的宏伟建筑所折服,校门前有一“模拟河流”,学生上学要通过廊桥才能进入校门,想必是当初的县乡名流、士绅有为孩子们搭建“进入文化殿堂”桥梁之意!在基本面貌全非的过桥中,我依稀还可以看到当初汉白玉廊杆的影子-------;校门的形式充满了北方窑洞的风采,可以直接抵御从北面刮来的强劲风沙。窑洞口似的拱门上方“永泰小学”说明当时她是景泰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取边疆永泰之意。门两旁有两快砖雕,雕刻粗旷大气,随经多年风沙侵袭,还依稀可以看到是寓意吉祥和祝福的意思了,可能是当年初建的“文物”了。进入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两进的院落,依然保持了最初的建筑风貌,回头一看,大门拱门背面上方悬刻着“进步初阶”四个砖雕大字——一定是教导放学回家的学生不要忘记学习,因为这里仅仅是进步的第一个台阶。二进院的正面拱门上雕刻着“勤勉自修”四个警句,有意思的是两边的砖雕是“农耕读书”寓意,令人感到当时人们的清淡静雅、安于清贫、读书不辍的高尚情操!这道拱门的背面上方的砖雕警语是“努力”两个大字,足见当初的建设者的良苦用心!校园院落方正有续,教室宽敞明亮,在北方大漠之中、在贫瘠的土地上有这样一所文化传播圣地,可见当地人民对学习、文化的重视程度!
由于县政府外迁,再加上龟城人口大量外流,留在龟城的住户逐年减少,学生也相应减少。看来,用不了几年,学校将面临缺少学生的局面,能够维持几年,还不好预测。社会的发展,经济与政治文化中心转移本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必然,然而,这所珍贵的历史文物的去向,令所有关心“永泰小学”的人担心!好在景泰县已经把“龟城”规划为旅游区域,一条旅游柏油公路已经修到龟城,我们希望有关部门一定要保留“永泰小学”这个见证中国教育历史的宝贵符号!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