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制造卢浮宫假门票”,多家法国主流媒体12日聚焦这一话题。据《巴黎人报》报道,从8月12日起,卢浮宫相继发现数张中国游客持有的假门票,比利时海关8月底还查扣了含有3600张假门票的中国包裹。卢浮宫公共关系负责人安娜-洛尔·贝娅特丽克丝12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证实,这是卢浮宫第一次发现假门票,持假票入内的是中国团组游客。事发后,卢浮宫一方面已经与警方合作开始了对假票的调查,另一方面全面提高警惕,加大了对所有门票的检查力度。 据相关媒体介绍称,中国游客手中持有的法国卢浮宫假门票,有可能与大陆旅行社相关,游客未必真正知情。然而,这一“假门票”事件终究曝露出一些国内旅游经营者和个别国人的龌龊心态。一些国人习惯“沾小便宜”或者说习惯“耍小聪明”人尽皆知,甚至许多外国人都看不下去。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一个是流传在国外的一个有关中国人的段子:“有两位中国人和两位美国人坐火车旅行,美国人买了两张票,而中国人却只买一张票。美国人很纳闷,于是,就等著看中国人怎么做。不久,检票员来查票,两个中国人一起跑进厕所,检票员来敲门,他们就递出一张票给检票员。”这是耍小聪明利用规则漏洞逃票的方式。 在法国一些著名博物馆参观,排队有时达数百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见到一对中国夫妻抱著一岁的儿子排在队中,便直接招呼他们进去参观,免去数小时排队之苦。法国人见了此景,只是友好地一笑了之。咱们一些同胞见了,头一个想法就是想把这孩子借去“用用”,要么直后悔怎么没把自家的娃子也抱来。后悔之余,有人即付诸行动。最常见的雕虫小技是,利用外国人记不住中国人姓名,也看不出中国人的年龄相貌的弱点,一些同胞们常常互相借用医疗保险、汽车月票之类的证件,一票多用,屡试屡爽,这正是一些中国人最典型的“贪小便宜”和“耍小聪明”的写照。日前披露曝光的“中国制造卢浮宫假门票”,实际上性质和功能也大抵如此。据介绍,卢浮宫门票根据参观内容不同分为12欧元、13欧元和16欧元(1欧元约合8元人民币)3种。即使最贵的16欧元门票对于可以出得了国、旅游得了欧洲的中国游客,根本就是一个小钱,哪里能承担不起呢?一些人包括一些旅游公司还偏偏就这么不顾后果不顾形象的公然“造假”去骗逃门票这样的小钱。 问题和道理其实也在于此。一些国人在国外形象不好,与不良习惯有关,一些外国人在称赞中国人好客和聪明之时,总提防一些中国人的“耍小聪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甚至一些国外景点专门用中文标识提醒一些注意事项,明眼人都知道是给中国游客看的,其实这正是一些中国人自己给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卢浮宫假门票”事件影响是极为恶劣的,不仅严重影响国人形象,对于今后到卢浮宫旅游的国人也会形成无形的“另眼相看”和“障碍”。这一事件之后,法国旅游部门必然会重点关注国内旅游公司和国内游客,会派出更多的工作人员严查死守类似行为。这实际上已经给中国的国际形象严重抹黑了,这岂不就是一个得不偿失的结果。 今年7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指出,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是关系国家文明形象的一件大事,强调要行业自律,推崇文明美好,批评丑陋落后,营造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的良好社会氛围。值得期待的是,我国《旅游法》即将正式实施,这是国家和政府从制度和法律层面重视提升国家旅游形象的做法。有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些国内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和类似的“贪图小便宜”的造假行为,既要尽快纳入制度和法律层面来规制,也要倡导每一名中国游客更多的自觉。国家旅游形象提升了,对于每一名国人有害无益,一些国人不文明旅游行为和类似的无视当地法律规定的门票造假行为当彻底遏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