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旅游新闻网讯 (王月婷 赵蝶) 笔者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近日,四川马鞍山保护区利用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的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了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四川山鹧鸪的珍贵图片。这是上世纪30年代法国神父F.T.SMITH在甘洛发现第一只四川山鹧鸪模式标本后马鞍山保护区首次拍摄到四川山鹧鸪的珍贵图片。该照片的拍摄证明了马鞍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好转和四川山鹧鸪种群正在逐步恢复的事实。 ![]()
四川山鹧鸪,别名称作砣砣鸡、笋鸡,是中国独有的鸟类,分布范围极狭窄,迄今仅发现于我国四川省的屏山、甘洛、马边、峨边、沐川等县,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1900米的阔叶林,东西不超过150公里、南北不超过100公里,而且种群数量非常稀少,在典型栖息的密度也仅有每公顷0.01只左右,因而被国际上视为极危物种,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
近年来,马鞍山保护区着手与英国切斯特动物园合作开展保护区内雉类保护与监测工作。2010年至2013年,在英国切斯特动物园的资助下,马鞍山保护区开展了雉类的保护与监测、社区发展等工作,印制20000余份雉类保护宣传画发放到全县,同时开展了雉类样线监测,初步掌握和了解了保护区内雉类的分布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