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我要注册
帐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
手机摄影
摄友聊吧
地区分站
每日签到
图片库
每日签到
光影中国网
›
【光影中国】
›
摄影资讯
›
15年及以前
›
6个技巧要点,解密景深在拍摄中的重要性
返回列表
查看:
242
|
回复:
4
6个技巧要点,解密景深在拍摄中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秋之韵
秋之韵
当前离线
积分
472175
狗仔卡
主题
发表于 2013-9-24 11:45
|
|
阅读模式
6个技巧要点,解密景深在拍摄中的重要性
来源:
实用摄影技巧
|
一、什么是景深
景深是指聚焦清晰的焦点前后可接受的清晰区域。当景深很浅时,焦点是一层非常薄的落在物体上的平面,它平行于数码相机中感光元件所在的平面。当影响景深的条件发生变化时,例如镜头光圈缩小时,这种明显的清晰范围就会在镜头焦点平面前方和后方延伸。通过对景深的控制,摄影者可以对画面主体及背景环境的清晰度进行控制。
在构图的基本方法中,运用景深虚化处理背景是非常常见的。利用长焦距或大光圈或缩短拍摄距离,都可以营造出浅景深的效果。浅景深可以将复杂的背景虚化,进而凸显主体。
上图表现的是趴在坐上猫咪的可爱场景。拍摄者采用了比较浅的景深,主体突出, 营造了美丽的背景虚化和柔美的画面效果。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
具体拍摄时,照片应使用多深的景深,取决于拍摄者要传达的信息。左上图要表现的是宠物狗的特写,用f/3.2 拍摄,景深浅,对宠物狗的眼睛对焦,狗狗的眼神被完美表现出来。
在摄影创作中,影响景深的三个主要因素如下,我们可以调整这几项来改变景深效果。
1. 拍摄时光圈的大小
2. 镜头的焦距
3. 相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
景深与以上三个要素的具体关系如下。
光圈的大小:
光圈越大,光圈数值越小,景深越浅;光圈越小,光圈数值越大,景深越深。
镜头的焦距: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拍摄距离:
相机与拍摄对象距离越近,景深越浅;相机与拍摄对象景深越远,景深越深。
三、景深与前景、后景
1、对前景对焦拍摄
我们都知道在取景时,取景器中的画面都会分为前景和后景两部分。前景就是离相机最近的部分,对前景对焦拍摄,将把前景作为画面的主体突出出来。一般当画面的背景非常杂乱时,可以对前景进行对焦拍摄,使背景虚化,从而减弱背景的不利影响。
2、对后景对焦拍摄
后景是镜头中位于主体后面或靠近后边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与前景相对应,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
对后景对焦拍摄,将会把后景作为被摄主体进行表现,而后景以外的部分都会被虚化。这种虚实对比强烈的照片往往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正常的拍摄一般都要求焦点清晰,从而让主体清楚地呈现出来,但是有时候,有目的地在画面中使一部分景物焦点虚化,也是摄影表现的技法之一。比如图中,通过有选择地把前景枝叶放在焦点之外,摄影师有意越过前景,只对后方水面中的树林倒影进行对焦,从而使枝叶变成了陪衬的前景,虚实对比给人深刻的印象。
3、景深的控制方法
拍摄花丛中的花朵,不同光圈所营造不同景深效果,从图中可见随光圈的变化,画面景深也随之改变。
4、得到最大与最小景深的方法
对景深的控制是摄影的基本技术之一,我们可以扩大景深,使所有被摄体在画面上都清晰可见。我们也可以缩小景深,仅仅清晰地表现主要的物体,让次要的物体虚化隐去。景深效果对照片的构图影响非常明显。
如何得到最深的景深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3 项措施得到最深的景深:
·尽量使用镜头的广角端或短焦距镜头
·在拍摄的时候,尽量拉长拍摄距离
·尽量缩小光圈
有时候,拍摄者希望照片中有虚有实,比如将环境虚化,让主体清晰,这就需要采用浅景深技术,即“选择性聚焦”。如何得到最小的景深呢?同样有3 项措施:
·尽量使用镜头的最大焦距或用长焦镜头拍摄
·尽量距离拍摄对象更近一些
·尽量使用最大光圈
5、通过光圈控制景深
虽然这3 个要素都可以控制景深效果,但是在摄影创作中最具可操作性的还是调整光圈。因为改变焦距或拍摄距离会改变一张照片的整体构图和透视关系,如果一张照片的构图和透视关系已经确定,那就只能通过改变光圈来控制景深了。下面两图是在相同焦距下拍摄的两张照片,其中景深的差异就是由镜头光圈的调节来实现的: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四、通过调整背景控制虚化程度
在影响景深的3 个要素中,拍摄距离(镜头和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起着重要的作用。改变拍摄距离有两种方法:一是移动相机来改变相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二是改变被摄物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改变被摄对象与背景的距离时,其他拍摄因素是保持不变的。此时画面的景深不会改变,但是因为背景距离清晰的景深范围更远,所以照片中的背景的虚化效果会更加强烈。也就是说通过改变拍摄距离,可以控制画面的虚化程度。
四、通过调整背景控制虚化程度
在影响景深的3 个要素中,拍摄距离(镜头和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起着重要的作用。改变拍摄距离有两种方法:一是移动相机来改变相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二是改变被摄物体与背景之间的距离。改变被摄对象与背景的距离时,其他拍摄因素是保持不变的。此时画面的景深不会改变,但是因为背景距离清晰的景深范围更远,所以照片中的背景的虚化效果会更加强烈。也就是说通过改变拍摄距离,可以控制画面的虚化程度。
上面两幅照片中,第一张是摄影师采用俯拍方式拍摄的,花朵与地面距离较近,且地面较暗淡,虚化程度不是特别明显。摄影师改为侧面平拍第二张照片时,画面中背景较深远,距离拍摄主体更远,画面背景的虚化效果也就更加明显了。
五、通过调整焦距控制景深
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来控制景深。焦距越短,画面的景深越深;焦距越长,画面的景深越浅。
但是在实际拍摄中,调整焦距往往会受到诸多限制,因为焦距的改变会同时改变画面的视角与取景范围,而视角往往是决定一张照片构图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改变焦距往往并非摄影师控制景深的首选。
到底何时可以通过调整焦距来控制景深呢?如果拍摄对象比较单一,拍摄点可以前后移动,画面中没有明显的透视关系,那么可以使用此方法来控制景深。
图中采用广角镜头靠近雕塑拍摄,背景虚化程度不够,依然能看到背景中的元素;此时,摄影师退后一些,改用长焦镜头拍摄,画面的景深立刻浅了很多。而左图,采用广角镜头拍摄室内大场景,则无法简单调整焦距来控制景深。
六、关于虚化程度的正确理解
景深和准确对焦对画面的清晰度非常重要。一些初学者可能会认为,照片中的某个局部要么清晰,要么模糊。其实,这种理解太过绝对化,图像焦外的模糊程度也是各不相同,可以呈现线性变化,也就是从稍模糊逐渐变为完全模糊。从焦内到焦外,存在着从清晰到逐渐模糊即虚化程度缓慢渐变的趋势。
照片中的拍摄对象只有处于焦平面时才真正清晰,所有不在焦平面上的点,在照片中都或多或少有些模糊,只是较弱的模糊效果我们无法用肉眼分辨出来。距焦平面越远,图像越模糊。实际上,在很多照片里,由于景深不够浅,不在焦点上的景物仍可被清晰地辨认出来,从而削弱了观者对被摄主体的注意力,此时就需要把景深控制得更浅一些。
相反,如果需要交代画面的环境信息,比如上图,需要交代拍摄主体处于赛场看台的环境,这时景深可控制得深一些,画面从清晰到模糊渐变,但是一些背景元素仍然清晰可辨,观者可以了解拍摄现场的相关信息。作为背景元素,即使焦外区域不太清晰,也能让人们了解照片的拍摄背景和其他信息。
标签:
技巧
,
摄影学校
,
景深
数码相机
,
摄影学校
,
摄影技巧
,
小贴士
,
宠物狗
一个从
一个从
当前离线
积分
777254
狗仔卡
沙发
发表于 2013-9-24 14:02
|
关注、浏览、谢谢分享。{:soso_e181:}
四季风-帆航
四季风-帆航
当前离线
积分
532045
狗仔卡
板凳
发表于 2013-9-24 17:24
|
好贴,关注、浏览、支持!!
娄群才
娄群才
当前离线
积分
169382
狗仔卡
地板
发表于 2013-9-25 07:09
|
浏览,分享,支持。
一介草民
一介草民
当前离线
积分
470928
狗仔卡
5
楼
发表于 2013-9-25 14:28
|
浏览欣赏学习!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新手图集
生态微距
行摄风光
人文纪实
万里寻踪部
光影中国2018年第1期月赛主题:冬韵
鸟类摄影
手机摄影
舞台摄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