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闻背景: 《旅游法》实施后,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涨价将受到严格控制。国庆黄金周,全国部分景区票价有所下调,下调幅度约为20%。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热门且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并未加入降价之列,引发网友热议。专家表示,一味要求景区降价是不理性的消费观,应当理性看待景区票价。 2013年4月12日,自4月10日湖南凤凰古城实行门票“新政”以来,古城各入口处纷纷设立了检查门票的卡口。图为凤凰古城河边的门票检查点。以前古城不收费,城内景点收费。4月10日起古城一刀切收费。报道称,凤凰景区门票中税费收入主要用于古城日常管理维护,文化修缮,包括沱江河水体治理,沱江风光带及古城夜景打造,保护古城特色民居等。(图片来源/东方IC) 景区降价何时才能“叫好又叫座”? 中国经济网网友 吴俊 景区降价,在获得肯定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一是优惠的时间较短,主要在十一等几个主要节假日,节日一过,恢复原价,对于节日期间无法出行的人来说,根本无法享受到这一政策的红利;二是优惠的范围过窄,降价、优惠的多集中在景点门票上,而景区内的浏览、接待设施,如索道、交通、宾馆的价格仍是居高不下,甚至还会涨价。还有,优惠的景区以3A、4A级景区为多,相比5A级景区,无论是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来说,都无法相提并论。三是降价的幅度较低,基本都是按照原价20%的比例下调,因各大景区的门票基数较高,降价的幅度稍显过低。 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每年的十一黄金周,各大景区人头爆满,车水马龙,十分拥挤,停车、买票、看景排队现象司空见惯,住宿、餐饮、交通等物价上涨也是节日商家的惯用“伎俩”,排上二三十分钟,甚至三、四个小时的队,当梦寐以求的风景成为了“人头攒动的游人”,当服务大打折扣,品质遭受降级,如此降价还能有多少意义呢? “小恩惠”遮蔽景区公益属性回归 中国经济网网友 朱四倍 景区票价下调,既是行政压力的产物,也是公众博弈的结果,并且是景区心甘情愿的结果。这可以从发改委的通知和舆论对景区一再涨价的抨击中观察出。认识不到这点,把国庆期间景区门票价格优惠当成是一种自然结果,恐怕就是自我欺骗而忽视了景区对门票的依赖和对经济利益而非社会效益的追逐攫取野心。 “不涨价就不错了,不要指望热门景区会在旺季降价”倒是戳破了景区罔顾公益属性的本来面目。冷门景区进行降价促销是为了利益,热门景区按兵不动或者略微下调,并不改变景区背后的扭曲激励机制——单一追逐经济利益并没有得到丝毫改变。 景区降价何时少些“噱头”多点“放血”? 醉江南 人人都知道景区票价虚高,国家有关部门不应只到过节时才关注。近十几年来,各地景区票价一路飙涨,现有的票价水平已远远超出了民众的收入能力事实上,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中国的景区票价已背离了老百姓的生活承受水平。事实上,景区降价优惠与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所提到的惠民举措,要求公益性的城市公园、博物馆、纪念馆等,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珍贵文物收藏单位外,应当逐步免费开放的规定,不谋而合。 国家从法律层面对贴有公益属性标签的公园及纪念馆等景点、景区提倡走向免费开放,既是民心所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大势所趋。一些公益性景区逐步免费开放后,还应应拉长产业发展链条,以替代门票经济,“输血”与“造血”同步才能让免费之路走得更远。 门票降价应算好“大账” 中国经济网网友 唐冬 景区降价玩虚招、“摆样子”、“喊口号”,不愿让利于民。出现这样的状况,从根本上讲,在于景区过分依赖门票经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在不少地方,旅游资源往往被当地政府看成了谋取更多经济利益的私产和“摇钱树”,以至于常常摆出一副“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在此经过,留下买路财”的强势嘴脸。殊不知,过度依赖门票收入既是一种短视行为,也不利于整个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 从经济收益上而言,景区门票收入多少,是地方政府可以看得到的直接数据,但门票收入只不过是整个旅游产业经济的一部分,要想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仅靠门票经济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有与旅游有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尽快建设、完善后,如吃、住、行、娱乐、购物和交通等几个主要配套环节充分利用起来,才能真正形成良性发展的旅游产业链,带动、提高地方经济的收入。也就是说,面对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景区不能过度依赖门票收入,而是要练好内功,把景区配套消费服务做得更有地方特色,才能刺激游客主动消费、多些消费。正如有些专家所说,门票是景点的小算盘,应该要算区域经济的大账。 景区优惠让利应成为制度常态 中国经济网网友 胡艺 旅游行业放下身段,国庆节期间出台门票优惠措施,激活旅游经济,初衷值得肯定。但是,景区门票优惠措施只限于国庆节期间与1400家景区,让人感觉意犹未尽、不够大气。门票优惠不能局限于国庆节这几天,而应该着眼长远,让每一天都变成旅游优惠日,逐步还原景区公共属性,让民众充分享受旅游休闲的乐趣。 表面上看,景区门票优惠会带来门票经济损失。但旅游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吃、住、游、娱、行、购”等六大旅游要素中,门票只是旅游经济的一个环节。实行低价门票政策或者不卖门票,将大大提升周边人气,带动周边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多重利好。从促进旅游消费、拉动旅游经济的角度讲,门票优惠并非亏本生意。还可以为景区赢得公益美名。比如杭州西湖免费开放虽然减少了门票收入,但是拉动了地方综合旅游经济,赢得游客赞誉。根本无损经济利益。如果过高的门票价格吓跑游客,那才是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