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龙虎网讯 在浦口区东面的长江之滨,有一片生态优美的滨江湿地,在那里,清幽绵延的芦苇荡是鸟儿们自由徜徉的美丽家园。然而在近日,这片美丽的芦苇荡里却暗藏杀机,置身其中的大片捕鸟网,成为鸟儿们的噩梦。附近市民称,常听见鸟儿们在网中苦苦哀鸣,十分可怜。 江南时报见习记者 王梦然 秋冬交际 成张网捕鸟高峰期 市民不忍鸟儿哀鸣 “初冬的时候,鸟儿活力下降,飞的也低,很容易撞上网。”目击市民邱先生向记者表示,每年深秋初冬的时候,滨江湿地一带就经常出现捕鸟网。他见过有灰八哥、山雀、麻雀等,都纷纷掉进过网中,挣扎、哀嚎,然后死去。 滨江湿地这片葱郁的芦苇荡地带,“身处”一处隐蔽的树林间,邱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捕鸟大网设置在林间,颜色也和植被色差不多,所以每年秋冬时节,很容易有鸟儿落网。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张50多米长的大网已在林间悄然张开,这些大网10米一端各有一根撑起来的竹竿拉着,中间横穿着一张高约5米的丝网。 凑近观察,记者发现多个网眼的周围,都缠绕着一只只的小鸟。在大网的西北角挂着一只死去的麻雀。麻雀全身缠满细线,身上的许多羽毛也在挣扎中脱落。“鸟一撞网,就疯狂扇动翅膀,想逃,但越扇越紧,几个小时,小鸟就会力竭而死。附近市民告诉记者,这就是圈住鸟的地方,鸟儿在林间俯冲时,一般不会注意到这张看似无形的大网,一头栽进网眼,就会立即被缠住。接着,只要鸟儿一挣扎,就会被缠得更紧,最后便精疲力尽,不能动弹,最后被捕鸟人从网中“摘”下,成为瓮中之鳖。 据附近居民表示,滨江湿地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很适宜鸟儿们在此生活、休憩。长期以来,滨江湿地也逐渐成为很多鸟儿们的家园,然而捕鸟黑手残忍的猎杀行为,却可能渐渐赶走这里的鸟儿们,鸟类数量的递减,对滨江湿地的生态平衡无疑是一种破坏。据目击市民表示,被网捕住的鸟类中,有雉鸡、野鸭和白头翁等。 “现在都在提倡环保,这么多的鸟儿在此被大肆捕捉,这一声声惨叫声,真太让人心疼。”市民告诉记者,一般捕鸟者会在中午和傍晚这两个时间段,来查看捕鸟网,调整被风吹歪的捕鸟网,同时摘走落入网中的鸟类。 捕鸟为何屡禁不绝?收入可观 有利可图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其中规定,私自拉网捕鸟属违法行为,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捕鸟。如果有人捕杀国家二级以上的保护鸟类,除了面临罚款处罚外,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既明令禁止捕鸟,为何类似滨江湿地处的捕鸟网仍旧如此猖獗呢?市民向记者一语道出根本,捕鸟有利可图,且收入可观,记者多方了解,算了一笔账。一张规格为50米长、5米高的普通捕鸟网,在淘宝上售价为50元,以平均一天抓捕10只鸟,大型鸟或保护鸟类,市场上可以卖到100~200元,这样一来,捕鸟者每月能挣到4000~5000元,如果在深秋初冬之际,鸟类聚集的高峰期,捕鸟量还会翻番,知情人士透露,部分“专业”级别的捕鸟者月收入甚至高达上万元。 捕鸟违法且涉嫌犯罪 情节严重或将判刑 说到杜绝捕鸟行为,南京野鸟爱好者刘先生表示,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和支持,如果大家都自觉,不买不食用野生鸟类,捕鸟者无利可图,也就没有市场,捕鸟行为自然也就被杜绝了。“非法捕杀野生鸟类,不仅不利于生态平衡,而且也很容易产生疾控风险。”野鸟爱好者刘先生说,保护野生鸟类需要全民的支持和参与,如果能形成一人张网,人人喊打,人人报警的风气,肆意拉网捕鸟的现象一定会有所改观。 警方也就此提醒市民,如果发现有非法分子张网捕鸟,不仅应向当地政府、森林公安举报,也可以拨打110。张网捕鸟不仅违法甚至涉嫌犯罪,情节严重者或将被判刑。 他哨音一响 鸟儿全来集合 11月的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斜风细雨中丝丝寒意沁入肌骨,而一望无垠的芦苇滩中,不时传来鸟叫虫鸣,显得格外静谧。 突然,几声清脆婉转的鸟叫声打破了东滩的寂静。听到同伴的召唤,一群原本躲在芦苇丛中的鹬鸟“扑棱棱”腾空而起,在空中盘旋一会儿后,瞥见有同伴在觅食,便三三两两落在附近。一张大网瞬间从滩涂上支起,十余只鸟儿即刻落入网中。一位身着绿衣的捕鸟者走近,小心地将网中鹬鸟捉起,再送到工作站,由科研人员给它们戴上环志、测量体重、翼长等,然后再放飞大自然。 这位捕鸟人名叫金伟国,一位地道的崇明人。今年53岁的他,有着一付古铜色的面庞和一双有力的大手。在他的上衣口袋里,一直都放着一只竹哨。正是这不起眼的竹哨,它在老金的嘴里能模拟30多种鸟类的“语言”。也正是靠着这只鸟哨,金伟国成了东滩鸟类的“指挥官”与守望者。 有时,金伟国是这片滩涂的“主人”。他的鸟哨一响,各种鸟儿就像听到了“集结号”,在空中盘旋一会儿后就落在附近;有时,他又像这片滩涂的“仆人”,静悄悄地走动、小心翼翼地张网,生怕惊动了在此栖息、觅食的候鸟。 截至目前,金伟国协助科研人员捕鸟、佩戴环志近2万只,而守护的鸟类多达十几万只。他就是这些蓝天精灵们的守望者,每年等它们从北方飞来,守护它们在东滩休憩、觅食或者繁育后代;每年又在春暖花开之际目送它们回到北方。 金伟国之前的一些捕鸟“同行”,刚开始因为禁捕断了生计还和老金闹过不开心。后来鸟类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相继建立起来,随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好,出现在东滩的鸟儿也越来越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一些捕鸟人转而开起了“农家乐”,招待来旅游和观鸟的客流,这时他们才真正明白“人与自然”的相辅相成,也就对老金这十几年的风雨坚持愈加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