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5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国漆”申报国家级非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3-11-29 0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第三代传承人余继先(左)和工人简绪澄(右)将混合后的生漆倒入精制漆搅盆,进行长时间搅拌脱水郭贤忠 摄

  本报讯(记者黄征 通讯员童婳)武汉国漆,曾经是一代人的记忆。昨日记者获悉,上月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的“武汉国漆精制技艺”,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该项目的保护单位是武汉市国漆有限公司。负责人万汉平介绍,计划经济年代,年轻人结婚时兴打家具,都是使用国漆,当年打家具涂国漆,购买要排队,一漆难求。

  国漆也叫生漆、大漆,是从漆树韧皮部经人工采割得到汁液,经加工精制而成的天然植物涂料。它防腐耐高温,且无毒无害、经久耐用。但国漆也有弱点:产量低,素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对部分人群易皮肤过敏;涂刷工艺复杂,对温度、湿度要求高。

  化学漆的广泛运用,使国漆淡出人们的生活。如今,国漆主要应用于古建筑、庙宇、高档家具、漆器工艺品以及漆画制作等方面。黄鹤楼的匾牌“黄鹤楼”、“楚天极目”以及归元寺的大雄宝殿、门、栏等,均由国漆涂装。

  目前,规模化生产国漆的企业,全国仅剩武汉市国漆有限公司一家,掌握这一制漆方法的,不到10人。

  “传承和创新是国漆企业生存的唯一出路,”万汉平说,“上世纪80年代,科研人员把国漆作为原料,提炼出主要成分漆酚,和其他化学原料反应后用于工业防腐。新疆油田的输油管道、储油罐等,已连续18年使用,均获好评。”

  产品销量上去了,但公司没有放弃传统国漆的生产。

  万汉平介绍,据考古记载,国漆的使用历史可追溯到7000年前。湖北省博物馆是馆藏漆器品种最多的博物馆,其中距今2500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内棺,其漆皮至今仍有光泽,2吨半重的外棺是世界上最大的漆器文物,“国漆是中华民族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65岁的余继先是“武汉国漆精制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他说:“公司仍保留和使用着两个硕大的有着80余年历史的精制漆搅盆和一架用樟木做成的过滤扭漆车,以及一整套传统制漆工具,我们生产传统漆的方法,历经数百年相传至今。”

  近年来,该公司产品销量不断增加,今年销售额创历史最高水平,突破3000万元,其中传统漆超过100万,主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3-11-29 10:07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29 14:55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17:51 | 只看该作者
十里河 发表于 2013-11-29 10:07
浏览支持。

谢谢关注,谢谢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17:51 | 只看该作者
秋之韵 发表于 2013-11-29 14:55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关注,谢谢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29 18:39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19:16 | 只看该作者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3-11-29 18:39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关注,谢谢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29 19:41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20:04 | 只看该作者
娄群才 发表于 2013-11-29 19:41
浏览,欣赏,支持。

谢谢关注,谢谢老师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