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发表于 2013-12-19 10:49
|
|阅读模式
川西:云卷云舒 我的阿坝我的香格里拉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川西:云卷云舒 我的阿坝我的香格里拉
去阿坝县,不去莲宝叶则,不去花湖。只是到处闲逛,,就能感受到那浓浓的藏地风情和淳朴的民风,还有如传说中香巴拉那般美丽的景致。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绿树长青,那里鸟语花香,……”。 汽车驶入阿坝时,这首藏族歌谣悄然浮上了心头。是从青藏一路走到阿坝的,一颗心一直沉浸在天高地远、苍凉大气的感动中,还没来得及回过神,那如流泻春水一般漫延的绿意瞬间弥漫了双眼。色彩斑斓的野花如繁星一般漫过逶迤青翠的大地,沁着无尽的清香一直铺向天边,看见藏家女子在原野上弯腰劳作的明媚身影,炊烟在身后袅袅升起,回归尘世的感动霎时间涌上了心田。 “阿坝”在藏语里的意思是“阿里人居住的地方”。 据说唐太宗贞观年间,吐蕃王松赞干布以武力进攻松潘,占领松州以西地区后,把土蕃腹地阿里一带的居民迁至此地。走进阿坝县就感觉到它的富庶,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县城里更有一种小城市特有的温暖与闲适,来往的人群身穿色彩艳丽的藏族服饰,脸上漾着友善的笑容,目光驻足便会听到一声亲切的“扎西德勒”,浓郁的藏族风情和淳朴民风洒落一地,比起西藏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住进了一家藏式旅馆,房间的门上挂着那种小时候最容易被撬开的弹簧锁,锈迹斑斑的像是好久没用过似的,心想该不是这房间老没人住吧。安置好行李,想出门买些水果好补充一下一路上缺乏的维生素,便喊小妹上来帮忙把锁头打开好锁门,小妹在楼下笑嘻嘻的应道:“关上就好了,这里很安全的。”两朵红朴朴的高原红在纯朴的脸上盛开得像山花一样灿烂,我望了望屋里价格昂贵的摄影器材,正在发愣,一个住在隔壁来过数次阿坝的同伴走出来说:“不怕的,我也要出去。”说完关**就走了。我嘟哝着把房门关上走下楼,心想这样行吗?忐忑不安的搭了个三轮车去市场,心里惦着房间那些宝贝,连市场是啥样也没瞧清楚,随便买了几个蕃茄就往回跑了。
回到旅馆,一口气跑上房间推开门,发现里面一切都还在,舒了一口气,心想这里还真安全,怪不得连锁头都生锈了。洗了一个蕃茄,搬张凳子坐在走廊上慢慢啃了起来,午后的阳光慵懒的洒在楼道上,一只藏狗卧在树下打盹,唧唧的蝉鸣声将院子衬托得愈发寂静,人也被唤得迷糊起来了。 忽然,楼下传来一阵小妹嬉戏的声音,夹杂着清亮高亢的藏歌,悠悠扬扬的穿透了正午的倦怠,寂寥的院子噔时如泼上了一层明媚的色彩般,快乐清新的渲染开来…… 格尔登寺是阿坝洲最大的格鲁派寺院。汽车还没驶近寺院,远远的就看见了寺中那个著名的白塔,高高的耸立在蓝天白云之下,金顶折射着的阳光,闪耀着庄严神秘的气象。
走近寺庙几个约摸六、七岁的小喇嘛坐在门口辩经,小小的身子裹在一式样的红袍子里,兴起时手掌打得啪啪直响,有一个还拖着长长的鼻涕。看我们手里拿着相机,光溜溜的小脑门一股脑的挤了上来,争先恐后的抢着要拍照。用数码相机对他们狂拍一轮,机灵调皮的神情可爱得要死。拍完放给他们看,小喇嘛一边看一边笑,看见一张拖着鼻涕的大特写时更是惊天动地的轰笑起来,叽叽喳喳的用藏语指着鼻涕虫不知在说什么。
收起相机,跟随转经的人群一同前行。寺院四周的转经道长数公里,有5000余个转经筒。经筒足有半人高,绘着鲜艳的色彩,藏民们嘴里念着六字真言走过,绚丽的经筒在深遂的长廊中被拨动得一个连着一个快速旋转,发出吱呀的声响,在一片低低的颂经声中让人仿佛走进了一条时光隧道似的眩晕。 遇到一个从成都回家乡转经的藏族大妈,小孙女乖巧的跟在身后,嘴里吮着棒棒糖。大妈说她随子女搬到成都去住了,每年暑假都会带着孙女回格尔登寺转经,“这里是最气派的!”老阿妈竖起大拇指骄傲地说。听说我过两天要去成都乘飞机回家,她马上把家里的电话和地址都告诉我,一再叮嘱我到时一定要去她家玩。看着大妈溢满热情的笑脸,明知道自己没有时间也不由得呐呐地应着,心里一阵发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