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8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剖病”重在建设性

[复制链接]
主题
发表于 2014-1-9 09:04 | |阅读模式
发布者: cphoto| 查看: 302| 评论: 1|来自: 中国摄影报
摘要: 当“评论”被字面意义更尖锐的“批评”所渐渐替代,当“中国摄影新批评”丛书成为不大不小的摄坛热点,由之延展而来的关于摄影批评的论坛便顺理成章。 以“解剖摄影之病”为主题的这次论坛,既是对摄影批评丛书的品 ...



当“评论”被字面意义更尖锐的“批评”所渐渐替代,当“中国摄影新批评”丛书成为不大不小的摄坛热点,由之延展而来的关于摄影批评的论坛便顺理成章。     以“解剖摄影之病”为主题的这次论坛,既是对摄影批评丛书的品牌延伸,又是一场旨在客观解析中国摄影现实生态,为未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活动。
    “解剖摄影之病”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中国摄影界的四种病》、《中国摄影界有一种病叫“自恋”》等文面世后,直陈时弊的评说不时出现。但值得思考的是,无论是“自恋”也好,还是四种病乃至数种病也好,今日有多少真正被摄影界从个体做起,清醒认识到并避免了、修正了。
    如果从公众传播层面来看,“找毛病”人人都会,但要找准毛病,提出对症下药的措施来,则需要有识之士深入思考之后进行理性论断。
    仍从公众传播层面来看,论坛现场的只言片语和新闻报道的轻重选择,可能会造成人们更多着眼于“病”的现象,而对摄影界为何会有此状况,这些问题如何改进有所忽略。即使是发言者,也会由于环境氛围、言说技巧等因素影响,会被更多当成找毛病的人。种种境况之下,这样的论坛多数只会闪现片断的火花,而难以深入思考。难怪有观众在现场提出“中国摄影的病,到底怎么治”(见中国青年报10月22日9版)。
    任何着眼于剖析问题的论坛,都应该本着理性、建设性的原则,本着真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本着为摄影界提供更多建议和指明方向的角度来解剖,而非只是“找毛病”。
    从这个意义上看,“解剖摄影之病”仅是一个开始,中国摄影批评的任务还很重,道路还很长,需要做的建设性工作还很多。



沙发
发表于 2014-1-9 12:50 |
关注,浏览欣赏支持!!!
板凳
发表于 2014-1-9 14:09 |
浏览关注支持!
地板
发表于 2014-1-9 15:32 |
浏览欣赏学习!
5
发表于 2014-1-10 07:01 |
谢谢分享,顶贴支持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