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举世注目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也即将轰轰烈烈地展开,大家对“移民”这个词,并不陌生,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修建丹江水库,李官桥作为初期第一批工程被淹没了。半个世纪以前,“李官桥”这个大型集市的名字在中国人人皆知,李官桥在旧社会被划为“区”,解放以后则被划为“镇”,与当地的埠口街、三官殿等连横成河南版图的丹江水域和众山之间的“四十五里大平川”。它的楚时遗留下来的城墙、城门、碉堡、炮楼子都保存的完好无损。当年日寇入侵,一路烧杀抢劫到李官桥西南侧的“挡贼口”,见李官桥的城墙壁垒森然、全城戒严,便有所顾忌地止步不前,不久,日本投降,李官桥幸免于难。
解放以后,李官桥的农业和经济都飞跃发展,有句俗言是“桥半县”,意思是说李官桥的粮食生产和一切工业、商业收入是整个淅川县城收入的一半。它的土地肥沃,属于农民珍惜如金的黑油土,因此当地的农民生活之富足在全国首屈一指。城镇内木楼高耸、富豪连纵,兴汉和豫华烟厂是其经济支柱,炮坊街、韩城街、徐百十家、李家香坊、山陕馆等都是当时很繁华和壮观的街道和会馆,而药王庙、三关庙、石鼓庙则是终日香火缭绕、晨钟墓鼓,烧香拜佛之人络绎不李官桥最热闹和摩肩接踵之地则是水旱码头,此码头是豫鄂陕三省贸易往来的主要枢纽。每日,码头的江面上数百只大小汽船、木船鱼贯出入,有载货之船、客船、渔船,船夫站在船梢唱着粗犷、豪放的“丹江号子”:“呀噢依嗨哟!哎嚎!哎嚎嗨哟!……”,那雄浑激昂的号子在那古老的集市码头边悠悠然地回荡了几百年。
一九五八年,李官桥开始迁移,一九六0年,李官桥全部迁移完毕,七八年后,它便沉睡在苍茫的丹江水下,它和它周围的领居们以它们千百年的繁华换来了丹江水库每年发电所创的几十亿的国民收入及可以浇灌的千万亩良田,因此它们虽然沉寂在水的故乡里,但它们可以瞑目了。如今,举世注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即将在这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将会有更多的村镇淹没、沉寂,但它们也会像李官桥一样在万顷碧波之下瞑目! 当年的移民为国家舍小家背井离乡,如今他们过的可好?1月8号跟随李官桥一徐姓移民在南阳的亲属驱车300多公里,来到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参加老移民孙辈的婚礼。到沙洋看到当年政府的安置房荡然无存,当年国家也贫穷,移民补偿也远比不上现代。几十年来他们执著地保持着与故乡的最后一丝联系一直继续使用着老家的地名,说淅川的方言,甚或在90年代以前,与本地人不来往,不通婚姻,他们是说河南话的湖北人。因为家底薄、补偿低、居住条件差,如今人均收益仍低于沙洋县人均收益,此次拍照对这次婚礼的记实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