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2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在距离之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4-3-10 1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3-3 10:13| 发布者: cpnoz| 查看: 17| 评论: 0|原作者: 李楠|来自: 李楠的博客

摘要: 1月23日上午,《距离——深圳五人摄影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五位摄影家的作品分别是王凡的《老板》——10年以来一直坚持拍的国内著名大企业老板们的肖像;余海波的《平移》——大芬村画工,这组照片曾获2005年 ...



1月23日上午,《距离——深圳五人摄影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五位摄影家的作品分别是王凡的《老板》——10年以来一直坚持拍的国内著名大企业老板们的肖像;余海波的《平移》——大芬村画工,这组照片曾获2005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艺术类组照银奖,这次参展更名为《平移》,对全球化时代“世界是平的”这一判断做出视觉化回应,具有反讽意味;肖全的《女人·时间》——中国著名女性人像集锦;杨俊坡的《公共汽车》——深圳每天挤大巴上下班的普通人群;贾玉川的《衣模》——人体模型生产厂里的模型,这些被制造出来的具有人的形体却没有生命和个性的衣模耐人寻味,具有超现实意义。共计80幅照片。

    下午,深圳美术界、摄影界10余位专业人士举行了学术研讨会。刚巧在深的司苏实老师,摄影家沙飞的女儿王雁大姐也参加了座谈。媒体记者和一些摄影师旁听了研讨。

    以下,就是我在研讨会上的现场发言,文字略有整理。

 

摄影在距离之间

李楠
 




 余海波《平移》之一

    首先,预祝《距离——深圳五人摄影展》圆满成功。

    距离,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距离无处不在,无它不可。这个世界正是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距离,所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距离对于摄影,正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耳熟能详的卡帕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句大白话为什么数十年来不断地被摄影师重复、解读,甚至奉为格言?正是因为它揭示了一种摄影中的距离关系,揭示了摄影在距离之间的一种状态。我认为,这个距离,不仅仅是指物理意义上的距离,更是指心理意义上的距离。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摄影师终其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寻找这种物理和心理上的最佳距离;就是在不断地寻找心灵和世界之间的最佳距离。在他自认为最合适的那个点,按下快门。





贾玉川《衣模》之一

   今天展出的五位深圳摄影师作品,被统一在“距离”这个主题下。他们以这种方式展示了他们的心灵与这个世界的距离。深圳,恰好一向被认为是一个很有“距离感”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见识很多种距离: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富贵和贫贱的距离、真实和荒谬的距离、高尚和凡俗的距离,过去和现在的距离……,这些距离,都可以在这五位摄影师的作品中品味到,感受到,体察到。这种品味、感受与体察因为是由纪实的影像表现出来的,所以特别有感染力和穿透力。而且,身在距离之中的摄影师们,并不因为距离而冷漠、疏离、隔绝,而是热诚、投入和关怀。
  我认为,这是这个影展的成功之处。





  肖全《女人·时间》之一

    关于距离,我们还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距离产生美。”就是说,必要的时候,要善于制造距离,以距离营造欣赏的空间。距离的重新设定,能够开掘出新的意义和价值。

    这五位摄影师的作品,因为都是非常出色的作品,因而几乎都被广泛地阅读过,传播过,评价过。那么,对这样大家已然熟悉的作品,如何让观看者重新有热情有激情解读其中的意味?或者说,如何让观看者主动积极地去开发影像新的意义?这就要制造距离,以距离产生观看欣赏的新空间,新角度,产生新的美。那么,展览的形式,就要把这种“距离”感做出来,让每一个来参观的人感觉到。
  




    杨俊坡《公共汽车》之一

    坦率地说,这一点做得不是特别到位。我是先看作品画册的,其实内容都非常好,包括对摄影师的访谈这些文字;但呈现形式采用的仍然是最为惯常的,也就是说,这些影像在这本画册里出现的形态,和它们曾经出现过的形态;和其它许多画册里影像出现的形态,并无太大区别,或者说,没有拉开“距离”。展览的现场效果比画册要好得多,打在每幅照片上的灯光,营造了一种殿堂般的氛围。但基本还是一种大照片整齐陈列的形式。我觉得,其实可以做得更好,可以更为新颖,更有“距离”。因为,形式的相对重复会使得观看相对重复,内容解读相对重复。影像新的价值应该通过一种新颖的、有自己特色的展览形式和出版形式释放出来。这样才能让人记忆深刻。

    我认为,这是这个影展的遗憾之处。



王凡《老板》之一

    画册,展览,这些都是影像被观看、被传播的载体。大众正是通过它们来了解摄影,评价摄影。这就进入到今天的话题:深圳摄影——开发和产业。这个问题,是当下摄影界的热点,谈得很多。我想,不妨从解决影像有效观看,有效传播入手。没有有效的观看和传播,开发和产业都是空中楼阁。

    所以,深圳摄影,或许首先可以在影像传播上做出创新和特色。然后,以这种特色去吸引界内外的眼球,尤其是那些有可能成为图片收藏者的人士的眼球。以吸引眼球,带动摄影与大众的互动,让摄影进入到公共领域深入人心,让人们像认识到书画古董的价值那样认识到摄影的价值——拉近摄影与大众的“距离”。这里面有多少事情可做!而且,边做就可以边经营。深圳应该有这样的客观条件和自我诉求。开发和产业,不是急功近利可以得来的。希望它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最终能让摄影人得到真正的好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4-3-10 10:4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关注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3-10 11:1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关注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3-10 17:36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