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单飞鸣 向着未知远方的观望
photofans:从早期的《树洞》、《橡胶树》,到近几年的《丛林》、《惊蛰》,树在你的作品里很常见,你会刻意去关注么?
单飞鸣:没有刻意,但最终得到的是这么一个结果,可能和视觉经验有关系。前年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从05年到现在有五六个系列的作品是以树为主要符号出现在作品里的,当时自己也觉得意外。但是我作品里的树和自然界的树又都没关系,表达的其实是对自身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处境的观察和感受。其实古代文人画树也和树无关,像梅兰竹菊松,这些主题从来不是为了简单描摹自然,而是为了寄托对于某种品格和精神的认可和坚持。
惊蛰之三 单飞鸣作品
photofans:其实这次展出的三组都是有关你内心状态的作品。但我看《橡胶树》,更多的是关注社会问题,后来你越来越关注自我了,如何会产生这个转变?
单飞鸣: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每个人又有私人的一部分,我很难做到一尘不变地对某个东西感兴趣,我觉得人是在不停地变的。在我拍《橡胶树》和《倭蜂猴》(注5)的时候,我在德国,离中国很远,但通过网络,又离中国很近。在德国没有网络封锁,可以看到更多国内看不到的东西,加上离祖国太远,反而对国家关注更多。于是就可能对许多社会现象关注得更多。回国之后人可能一直处在困境中吧,这几年的生活都不是那么清晰有条理,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我可能会更多关注自身的困境,包括《惊蛰》、《丛林》,都是自己内心的东西。我觉得做作品首先是诚实,面对自己真正关乎痛痒的地方。
photofans:但《惊蛰》相比《丛林》,你似乎有渐渐要走出困境,看清未来的样子。
单飞鸣:对困境外宁静的生活的向往。《惊蛰》四张照片每张背后都是一片很平静的水,前景全是很难理清楚的枝枝杈杈。这和《沉默的远方》一样,背后都有远处的概念。
惊蛰之四 单飞鸣作品
注5:倭蜂猴,单飞鸣作品之一。作者用大画幅相机长时间曝光,拍摄关着倭蜂猴的橱窗。图片里不断到处攀爬的倭蜂猴没有留下自己的身影,而作为装饰点缀而存在的假花则清晰地印在了底片的正中央。作者欲借此来隐喻权力对于生命的无视。 倭蜂猴之一 单飞鸣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