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
□主持人:牛海英 ■本期热点 内地小孩香港街头小便 文明冲突还是一种歧视 日前网上流传一条短片,一对内地夫妻在香港街头让小孩在路边小便,引来一名香港男子不满,举机拍摄,引发双方推撞冲突。 新华社香港4月22日报道,事件在内地和香港引发争论,有人指责当街小便行为不文明,有人替年轻夫妇辩说这是“出于无奈”,还有人认为内地游客在港不文明行为被放大镜检视,是一种歧视。 香港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冲突事件是个案,对内地人怀有敌意的港人是少数,但是其暴露的深层次问题,比如来港游客过多影响港人生活、旅游配套设施滞后等,特区政府应予重视并寻求解决。 不少内地网友对年轻夫妇的行为表示理解。有网友表示,从视频上看,小孩便溺的地上没有湿,母亲专门用纸尿片接住,并且将纸尿片装入袋子里提着。与此同时,小孩父母是因为港人拍到了小女孩的私处才夺走记忆卡,情有可原。 对小孩父母做法不认同的声音也不在少数。网友“一毛不拔大师”认为,父母给小孩形成了“可以在外面随便脱衣服”的心理暗示,如此家教并不妥当。还有网友指出,即使洗手间人多,也应该在其附近或者找个僻静、人少的角落解决问题,而不应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当众小便。 新浪微博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记者4月22日发稿时,超过2.8万人认为“洗手间要排队,但孩子尿急当街小便可以理解,香港人对内地人还是有偏见”;还有3500多人指出“内地餐馆里、地铁上这种现象更多见,支持报警,就该治理一下内地人的陋习”。 ■析 专家观点: 平常心看待 勿小题大做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联副主席彭长纬认为,每年有几千万游客来港,小孩街边撒尿等事难免发生。一方面,内地游客的素质需要提高,遵守香港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香港人应有包容心,并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比如上前劝告或帮忙,而不应激化矛盾引发冲突。 香港明爱屯门马登基金中学署任校长袁国明说,在公众场合小便确实不雅,但是,如果能就近找到厕所,他们还会让小孩当街小便吗?他说,并不认为内地同胞在个人卫生习惯上有太大问题,其背后折射的深层次矛盾,是开放“个人行”导致内地游客大增后,香港相关设施配套的滞后。 游客在洗手间前大排长龙、普通市民生活受到游客影响……袁国明表示,这些问题出现时,仅将矛头对准内地游客,有失偏颇。他认为,特区政府应反思在制度建设上的缺失。例如,增加公厕的数量,并做好相关的指示与指引。 彭长纬认为,不文明的内地游客只是一小部分,并不代表所有内地人,正如拿手机去拍小孩私处的也只是个别香港人,不能代表700万香港市民,双方及媒体要以平常心看待这些事,避免小题大做,导致矛盾更加激化。 ■辨 媒体视角: 内地与香港 且处且珍惜 一件生活小事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与之前发生的数起类似事件,都折射出内地与香港“文明的冲突”,也引申出“一国两制”下两地民众相处之道的大话题。 近年来,随着内地游客大量赴港游览、消费,两地民众直接接触交流增多,难免发生一些小摩擦、不和谐:内地儿童在港铁车厢里进食引发争吵;内地游客在香港迪士尼乐园插队引起不满;有的景点针对内地游客贴出“饮水池请勿洗脚”告示;甚或有极少数香港激进分子污称内地游客为“蝗虫”等等。 入境随俗,内地民众到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理应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民众和他们的生活习惯、心理感受,提高素质,和谐相处。 不过,小处固然不可随便,小题也不应大做。一些赴港内地游客的“脱序演出”只是个别行为,香港同胞对他们表示不满,进行纠正,完全可以理解。但香港作为亚洲时尚都会与购物天堂,也理应有足够胸襟笑迎八方来客。有些香港市民却自视优越,歧视内地游客,实在有失待客之道。至于极少数人借题发挥,火上浇油,则是别有用心,其目的就是要破坏两地同胞之情,抹黑、诋毁“一国两制”。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秉持同胞心、骨肉情,两地坦诚面对、理性解决交往中遇到的新问题,两地民众彼此多一分理解、多一点包容,才是“一国”中应有的相处之道。 交往容易,融合不易,两地同胞且处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