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环境烘托主体
在摄影画面中,除了主体和陪体外,还可以看到有些元素是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对主体、情节起一定的烘托作用,以加强主题思想的表现力。对于处在主体前面的、作为环境组成部分的对象,称之为前景;对于处在主体后面的,称之为背景。
前景 前景是位于主体前面、靠近相机的位置,其特点是在画面中成像较大,一般位于画面四周。运用前景的物体一般是花草树木或者是人物等。 不同前景的运用,在画面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① 利用一些富有季节性和地方特征的花草树木作前景,能够进一步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使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② 前景能够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③ 前景能够突出画面内容的概括力,在表现一些内容丰富的事物时,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中最有特征的部分放置在前景位置上,能够进一步加强画面所要突出的内容。④ 运用前景与背景景物进行对比,从而深化主题。⑤ 前景给予人们一种主观的地位感。比如,用门、窗、建筑物等鲜明特征的景物作前景,让其在画面上占有较大的位置,能够使欣赏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⑥ 前景的运用能够增强画面的均衡感。⑦ 对前景进行一定的虚化,能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
曝光时间1/800s 焦距50mm 感光度100
前景的利用,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背景 背景是指在主体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对于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摄影过程中,对于画面的背景选择,摄影者应注意3个方面:一是抓特征,二是力求简洁,三是要有色调对比。首先,摄影者要善于抓取一些富有地方特征、时间和地点的景物作背景,明显地交代出事件发生的前提,以方便欣赏者对作品的了解。其次,背景的处理力求简洁。摄影本身就是“减法”,在摄影过程中,将背景中可有可无的、妨碍主体的东西减去,以达到画面的简洁精炼。摄影者可以采取多种摄影技巧来达到这种效果。比如,用仰拍的方式就可以避开地面上的杂乱景物,而以干净的天空作为背景;用俯拍的方式以马路、水面、草地为背景,可以使主体轮廓清晰,同时获得简洁的背景;利用逆光,将背景杂乱的线条隐藏在阴影中;用长焦镜头虚化杂乱的背景,主体会更加突出。这些方法都可以得到简洁的背景效果。再者,背景要力求与主体形成色调或者影调上的对比,使主体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清晰的轮廓线条,从而加强视觉上的力度。 背景的处理是摄影画面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拍摄中细心选择,才能使画面内容精炼准确,使视觉形象得到完美表现。
![]()
光圈F16 曝光时间1/250s 焦距95mm 感光度200
以蓝天、白云作为背景,不仅突出了主体,而且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