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83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抓拍和摆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4-9-17 2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抓拍和摆拍都是摄影创作的重要手段。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摆拍之风大盛,甚至在新闻摄影界也不例外。新时期开始后,思想战线讲求实事求是,摄影界开始贬低摆拍,乃至几乎完全被否定。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文化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摆拍又得到应有的肯定。但在功利意识盛行的今天,摆拍似乎又走入歧途。
    其实,摆拍和抓拍作为摄影艺术创作的手段,都具有它的特点和相应的生存空间。抓拍的特点是真实、自然,适用于新闻摄影,摆拍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符合摄影师的情景、画面,适用于人像摄影、广告摄影等等。摆拍和抓拍既是对立的,有时又是统一的。
    所谓摆拍,就是摄影师根据自己的设想,创设一定的环境,设计一定的情节,让被拍摄者表演,最后由摄影师拍摄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师还往往充当导演的角色。很显然,摆拍的摄影作品往往具有更好的用光,构图,更优美的背景,更漂亮的模特,更戏剧性的情节。所以,摆拍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间。
    比如在广告摄影领域,广告本身的特点就是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甚至并不拒绝夸张和做作,因此,摆拍几乎是广告摄影唯一的创作手法,这也是无可非议的。再比如在商业人像摄影领域,无论从大众的一般需求还是从摄影师的经营成本上,都要求在室内摆拍的形式。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的摄影爱好者渐渐的对摆拍不甚了然起来,把摆拍扩展到了几乎所有摄影领域。而各种报刊杂志更是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摆拍作品,为摆拍作品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摆拍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也许很多影友以为,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还来讨论摆拍和抓拍的问题是多余的,是的,讨论摄影要不要摆拍是多余的,但是讨论摆拍的存在空间和艺术技巧则是完全合理的,也是完全必要的。笔者以为,目前摄影界在摆拍问题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摄影者的摄影目的不明确,或者说有的摄影者根本就迷失了摄影的目的
    摄影界似乎比其他任何艺术团体更具有“上进心”,很多摄影者在学习了摄影不久,就一个心思想得奖、想出名,但艺术眼光的匮乏不可能让这些摄影者找到更多的戏剧性情景,于是摆拍成了最佳的选择。许多地方的摄影协会把摆拍作为进行摄影创作的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手段。理论界也公然宣称,摄影必需要有“构思”,他们所谓的“构思”就是事先设计好画面和情景,进行“边导边拍”。有些影友出于对大自然的热爱,喜欢走走拍拍,不求出名,不求得奖,只求用镜头记录自然,感受自然,有人就贬之为“浮光掠影”,“没有深度”。
    其实,摄影本身的目的不外乎两类,一是对生活对世界的真实记录,二是对美好事物的刻划和再创作。比如新闻摄影用来记录历史,当然要绝对忠实于历史,而像大跃进时期的一些摆拍的新闻摄影作品,简直就是对历史的嘲弄。又如,民俗摄影,是对民俗民风的真实记录,而摄影者如果为了所谓的艺术创作,而自任导演,演出一场场假戏真做的闹剧,那就是对艺术的最大侮辱。不幸的是,这样的闹剧正每天在摄影界上演。
    二、表现手法粗陋,思维简单,缺乏想象力  
    很多影友并没有真正理解摆拍的优势所在,一味的为摄影而摄影,为摆拍而摆拍。所拍摄的作品既可以由现实生活中抓拍得到,又并不比抓拍得到的作品具有更好的用光、构图和动态效果。他们的表现手法也极为简单化,他们的逻辑总是这么简单:凡是婚纱就是美丽,凡是贫穷就是古朴,凡是怪异就是创新;拍小桥流水,就必需有姑娘打伞,拍田园风光,就必需有黄牛老农;他们为了拍云雾,可以放火熏烟,为了拍民俗可以乔装打扮。当然还听说为了拍葬礼,还有让死人再葬一次的。
    很多影友缺乏生活积淀,所拍摄的作品不符合生活实际,而自己还自鸣得意。  
    三、摹仿成风,摹仿之作大有用武之地
    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内的几本主要摄影杂志上,在各种各样的影赛中,雷同之作比比皆是。希望工程热门,就满目的山区孩子渴望的目光,婚纱热门,就到处是手捧婚纱照骑着摩托兜风。你拍哈欠,我也拍哈欠,你拍喷嚏,我也拍喷嚏。
   本来摹仿并不是摆拍的过错,抓拍也可以摹仿。但一方面是由于摆拍的作品容易摹仿,另一方面摆拍这种创作形式又特别适合于去摹仿,再加上摆拍作品又大有市场。所以摹仿者乐此不疲。这样看来,有时摹仿甚至是摆拍的副产品了。
    如果要我把拍摄时的那种感觉用笔写下来,我真有些无能为力,因为我知道,那只是一瞬间即逝的感觉而已。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梦想用相机变为现实。
    我喜欢梦想,所以我拍照时总爱跟模特说一种故事或气氛,这种气氛也许来自我的经历,我的梦想,我看到过的影像等等,所以又有人说我的照片太注重个人色彩,甚至于有些过于灰暗。
    我喜欢新奇的东西,所以每次拍完一组照片,我都会问自己:下一组照片是什么?答案是:不重复自己更不能重复别人。为了不重复自己,我都要去想象一个与众不同的场景。记得在拍摄一组具有文革时期气氛的照片前,我特地到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翻拍了一天的旧图片,寻找想要的感觉.在拍摄另一组“追踪”题材的照片时,我在北京站登上了一趟开往长城的列车,去寻找想象中的小站台。
    我喜欢那些有想象力的融有摄影师个人情感的图片,我不去强调图片的影像到底有多么清晰,也不在乎它的构图,我只想着这张图片不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影像。一张图片是否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是我衡量它的好与坏的标准。在拍照当中不存在任何规则,可以想得简单却拍出复杂的片子,也可以想象得复杂拍出的片子却很简单,好的片子肯定是最能打动观众的片子。
    照片把本来属于生活的片刻给定义下来,表达出拍摄者自己的思想、感觉。创造力在哪里产生呢?这个话题可能已有人写了跟河一样多的文字。我认为每一个人的脑子都像一个仓库,保存有你所有见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以及后来跟个人经验混在一起的记忆,每个人都会有.差别在于每个人都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他们的这种记忆。
    如果不是商业用途.我都会选择135相机去拍摄,我不想让相机阻碍我的思维发展.所以我的相机一般都设定在光圈优先.另加一只闪光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摄影技术不重要。
    我很庆幸能有大部分的时间让我自由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影像,可是我却慢慢地有些逃不出自己过去的影子,我知道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有前辈增留下一句格言:“艺有法,艺物无定法”。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4-9-26 16:23 | 只看该作者
简单印象----
   走向大自然,给自己疲惫的身心放个假,寻找那一片洁净的天空,一个简单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8-14 17:0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