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黑白摄影,是因为黑白的过程中,总能遇到更多的问题。 开始的时候理解黑白,是有黑有白,视觉习惯的反差。现在,反而觉得,黑白,就是不黑不白。当今是彩色摄影的时代。仍然有很多摄影人把黑白摄影作为表现的艺术形式,一个基本原因是喜爱黑白摄影的抽象能力,它能使我们更鲜明地自由处理线条和结构、光线和阴影。虽然电子暗房见效快、直观,但是并不能完全满足传统暗房那种种美妙的享受!那种氛围在电脑前很难找到,至少我是这样的感觉,也欢迎影友说说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 高品质黑白摄影要领: 与色彩缤纷的彩色摄影相比,黑白摄影只以黑、白和灰三种色调还原被摄对象,因此,它的品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品质上的损失都会使黑白照片的感染力大打折扣。在高品质的黑白摄影中,以下几方面是必须予以重视的。
⒈选择优质器材。优质器材对黑白影像品质的影响不言而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谁都懂得,但重要的是在优质器材不菲的价格面前是否仍会坚持你的选择原则。
⒉选择合适的胶片。胶片是影像的载体,它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影像的品质。从胶片感光度方面说,由于胶片的感光度与胶片的反差性、宽容度、颗粒度、解析力、灰雾度以及保存性等性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低感光度的胶片在颗粒度、解析力和灰雾度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因此,应尽可能选用感光度低的胶片。至于胶片的品牌,是选择柯达、依尔福、富士,还是爱克发或柯尼卡,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拍摄者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和拍摄题材的特性来做决定。
⒊创造性地用光。光在摄影上有两个基本功用:一是使胶片感光;二是使被摄对象产生不同的形态、色彩和质感效果。在黑白摄影中,光线更是一种能量,一种动力。你必须很好地了解它,才能控制照片的形态、质感、影调和意境。创造性地用光,会使平凡的题材产生不平凡的效果!
⒋完美的影调表现。影调之于黑白摄影,犹如音调之于音乐。影调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黑白摄影作品的明亮或低沉、粗犷或细腻、轻快或压抑,往往就是画面的影调效果所致。在影调控制中,学会想象是最为重要的。黑白摄影中,任何色彩都被抽象成黑、白和灰三种色调,在抽象过程中,如果不发挥你的想象,那影调的控制和表现也就无从谈起。当然,对影调的表现,还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如光线的选择、有意的曝光过度或不足,以及运用滤光镜等都可起到调节影调的作用。
⒌善用滤光镜。由于黑白摄影滤光镜对不同的色光起着不同的吸收和通过作用,因此,它可有效地改善影像的反差和影调,也能更好地表现出被摄物体的层次。对滤光镜的选用,首先应做到选用优质滤光镜。因为,滤光镜同镜头一样,直接关系到成像质量。劣质滤光镜同优质镜头的配用,简直是对昂贵的优质镜头的浪费!其次,不要过多地重叠使用滤光镜。多枚滤光镜的重叠,会使通过滤光镜的光线产生漫反射,而影响影像的清晰度和反差。
⒍正确曝光。谈起黑白摄影的曝光,大家自然会想到美国著名风光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所创建的“区域曝光”理论。的确,“区域曝光”理论几十年来一直被黑白摄影迷奉为黑白摄影的精髓,但它过于复杂、艰涩的描述和操作也常常使人望而却步。实际上,要做到正确的曝光,无非是要对拍摄对象作出合理的影调想象,并根据各类测光表的测光原理,对测光数值进行合理的修正。
⒎良好的清晰度和颗粒度。清晰度和颗粒度是黑白画面素质最基本的要素,它直接影响着画面的细节和质感表现。要提高照片的清晰度,应从镜头和胶片的选择、对焦的精度、曝光时照相机的稳定,以及运用大景深等几方面着手。至于照片颗粒度,则要注意胶片和相纸类型、曝光和显影等方面的选择和控制。
⒏严谨的暗房冲洗控制。不管拍摄时采取如何精心的控制,若没有严谨的后期冲洗仍是无法获取一个高品质影像的;并且从事黑白摄影的乐趣之一就在于能在暗房中体验对黑白影像的控制。
先辈们甚至说:“不进暗房,还谈什么摄影?”在黑白影像冲洗、制作过程中,我们得认真选择与胶片特性相适宜的药液和相纸,严格控制温度、搅动频率和反差,以及采用遮挡技巧来改善影像的局部影调和层次,甚至,可以通过一些特技制作(如套放、叠放等)来描绘出无法在一张原始底片上所能描绘的心象,正如美国摄影家杰里·尤斯曼所说:“尽管暗房可以切断我和外面世界的联系,但是在暗房里,我可以静下心来,进行内心的对话,把我在外面拍摄到的影像和我内心的思绪结合起来。”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技术控制对黑白摄影来说很重要,但它并不是黑白摄影的全部目的。如果没有观察、想象和情感的因素在里面,黑白摄影就不能称其为黑白摄影。
黑白摄影是感受、想象和控制的综合体,其中,技术控制仅仅是为你开启奇迹之门的一把钥匙。 黑白摄影的光源色调 色调在摄影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照片的基调;二是指景物在照片上再现的深浅,如红色在黑白照片上呈深灰色,称为色调较深,黄色在黑白照片上呈浅灰色,称为色调较浅。
在摄影构图中的色调运用,通常指照片基调而言。 黑白照片的基调通常概括为三种,即高调、低调和中间调。高调指照片上白色和浅灰色占绝对优势,即由大量白色和浅灰色构成的照片称为高调照片。低调指照片上黑色和黑灰色占绝对优势,即由大量黑色和黑灰色构成的照片称为低调照片。介于高调与低调之间,不存在黑色或白色占绝对优势的照片均称为中间调照片。日常大量的黑白照片都是属于中间调的。 高调与低调由于其占画面上大面积的黑色或白色,因而有助于强化某种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带来题材、内容上的局限性以及画面立体感较弱的不足。中间调虽然在色调上没有什么强化的艺术感染力,但对各种题材、内容的表现上较自由;而且画面的立体感相对来说较强,这也正是为什么大量的照片都是中间调的原因所在。高调照片能给人轻盈、纯洁、优美、明快、清秀、宁静、淡雅和舒畅之类的感觉,常适宜于表现明朗秀丽的风光、浅色的静物、动物等,在人像摄影中,用于表现儿童、少女、医生等效果较好。低调照片能给人神秘、肃穆、忧郁、含蓄、深沉、稳重、粗豪、倔强之类的感觉。中间调之中对比强烈的(反差大),往往给人一种生气、力量、兴奋之感;对比平淡(反差小),往往给人一种凄凉、压抑、朴素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色调的这些作用只是“有助于强化”某种艺术效果,只是在配合特定内容时才能起到相应的某种强化效果,具体起到哪一种强化效果需要由拍摄的内容决定。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这就要求拍摄者在运用色调这一构图因素时,首先要考虑拍摄对像是否适宜采用高调或低调。为高调而高调、为低调而低调的做法,往往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在考虑运用高调或低调时,还应注意到被摄对象本身(包括主体与背景)的深浅情况是否适合拍摄高调或低调。这种考虑应是积极主动的,这就是意味着应考虑到是否可以运用滤镜、用光等摄影技术来控制景物的色调再现。 在高调和低调照片的构图上,对高调照片要注意画面上有少量有力的黑色,否则,高调照片常会显得无力、苍白。高调照片的主体光比宜小。对低调照片要注意画面上有少量明亮的白色,否则,低调照片易显得灰暗、无神。低调照片的主体光比宜大些。在黑白摄影中,对高调和低调照片曝光量的掌握方法通常是:拍高调照片比正常曝光增加一档,以增强高调的明朗程度。拍摄调照片比正常曝光量减少一档,以确保浓重的黑色基调。
当然,也可以接正常的曝光量拍摄高调或低调照片,然后在放大照片时作相应调整——高调照片的放大曝光少一点;低调照片的放大曝光多一点。 显影液的选择影液的选择: 常用的套装柯达显影液有柯达HC-110显影液,柯达D-76显影液和柯达MICRODOL-X显影液。HC-110和D-76显影液可使负片感光度和暗部细节得以充分发挥,反差正常,颗粒细腻。MICRODOL-X显影液制作的负片颗粒极细,而对大多数胶片的感光度影响并不大,柯达HOBBY-PAC黑白胶片冲洗套药的效果与HC-110显影液相似,套装显影液使用起来很方便。 必须严格按配液要求去做,搅动液体中的粉末状显影剂时,要和缓。若将空气气泡搅入溶液会引起显影剂的过早氧化,减弱其显影功能。停影液和定影液可现用现配,在温水中加入粉末状的定影剂时,要边搅拌边慢慢地将粉末加入,加得太快会形成硬块,一时就不易溶解。
温度控制: 显影液温度太高会使胶片显影过度,显影液温度过低会使胶片显影不足,大多数黑白显影液所用的显影温度为20摄氏度和24摄氏度,依具体胶片而定,柯达黑白胶片资料中列出的显影时间,常常是指18摄氏度,21摄氏度和22摄氏度时的数据,如果你选择的冲洗温度和暗房环境温度接近,温度的调整就比较容易,最理想的是,所有的冲洗药液,水洗用水与显影液,温度均相同,实际上,其他药液的温度比显影液温度高或低3摄氏度也是允许的 为使药液达到合适的温度,可用一个深盘或桶盛上水当作水浴池,根据药液需要加热或冷却,将水池浴温度调到比药液应达到的温度高几度或低几度,再把药液或盛有预先量好药液的量杯放入水浴池中,直至药液温度达到要求的温度为止。这时,如有必要,应将水浴池温度调整到与冲洗温度相应的温度,水浴池中液体量比较大时,温度变化就小,能防止它所包围着的相对量较小的化学药液温度产生急剧变化。
清洗胶片用的流动水温度,可以用一个恒温器的阀门调整,若暗房无此设备,就得人工调整冷热水量,用一个灵敏的暗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另外准备一桶温度合适的水以便在水龙头中流出的水温度失控时使用。 放大机镜头和计时器的调整机镜头和计时器的调整: 如前所述,调整放大机的高度,使机头处于接近制作8*10英寸放大照片及相似的资料样片所需的高度,要用放大纸印样片,将镜头的光圈调到制作8*10英寸放大照片时所用的光圈;调整计时器,使暴光时间与放大照片时一样,按这些步骤通常会制作出其暴光量至少是接近所需要的暴光量的资料样片。 假如你还不是具备足够的暗房工作经验以确定放大时的正确暴光条件,那么,在印第一张样片时,镜头光圈可调整到f/8,暴光时间定为10秒,既然必须从某个暴光条件开始试验,那就从这里开始好了。 一定要使片框面向上方,放置在光照面积之内,然后开始暴光,暴光结束后,从片框中取出相纸, 资料样片的冲洗 用和放大纸或印相纸相同的方法严格冲洗样片。 定影30秒以后,可以开亮灯,在开灯前要再次检查装有未相纸的口袋或盒子是否完全封好了。
如果整张样片太暗,这是因为暴光过度所至,适当少暴光时间即可制作出暴光合适的样片。 整张样片都太淡,是暴光不足所至。重新制作时,延长暴光时间,可制作出暴光正确的样片。
检查暗房和安全灯的完整性暗房和安全灯的完整性: 供样片暴光用的可调光源放大机,是印资料样片最复杂的设备。在工作之前,要仔细阅读厂家的说明书,必须安装厂家推荐的放大机灯泡,如果有多个放大机镜头,要选择并安装一个适合所有胶片尺寸的镜头,还需在放大机机头上插上一个对胶片画幅尺寸合适的底片夹。 按厂家的操作规程,将放大机的电源线接到暗房计时器的插座上,再将计时器与电源接通,计时器可作为开关,随意控制放大机光照时间,也可作为开关,随意控制放大机光照时间,也可预先在计时器上定好放大暴光时间,开启计时器使放大机开始暴光,暴光终了,自动断电。 我想说的是,由于黑白过程中的因素过多,而且可以相互影响制约。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在条条框框的基础上,有个自己的完整体系。。。 比如,常用的胶片/显影液/相纸 /曝光/冲洗时间的组合等等。
我倒是常鼓励身边的朋友,不妨先静下来,做几个测试。找到自己的常用组合下的显影时间,和曝光的矫正。只有,把影响的影调,尽量的控制在胶片的整体宽容度的左侧,后期的放大,才比较容易制作出影调丰富,高质量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