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睡美人马泰拉 在数千年前的洞穴里重生- 作者: 图文/sofia
- 责任编辑: 杨小咩
- 2015-2-16 06:58
收藏
如果一个年轻人说,他住在几千年前的祖先留下的洞穴里,这是一种耻辱还是骄傲,不同时代的马泰拉人有不同的答案。
马泰拉位于意大利南部巴西利卡塔大区,其老城区萨西区被推测为意大利最早的人类居所,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所谓萨西,原意为石头,在这一地区特指在钙质岩石上掘出的供人居住的洞穴。
漫长的历史中八方风云在这片荒凉的山地间来来去去,从古罗马到伦巴第,甚至它还在拜占庭和德国皇帝的角力中左右为难,又曾经被来自来自北方的诺尔曼人统治。不管权利如何在各方枭雄手中更迭转移,马泰拉的洞穴民居一直在峡谷两边的山崖上静默地存在着、蔓延着,成了几千年来那些山崖的一部分。
1993年,拥有大约三千座可居住洞穴和一百五十座石头教堂的马泰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成为意大利的骄傲的一部分,但时光倒流六十年,这里却是意大利最为贫困落后的地区。
意大利作家、画家Carlo Levi三十年代因为犹太血统和反法西斯的立场被流放到巴西利卡塔大区,他在其代表作《基督止步埃波利》中描述了当时那些靠着数千年前的祖先挖掘的洞穴躲避风雨、每天都在饥饿与死亡边沿挣扎的人们的赤贫生活, 但同时,他也称马泰拉为一个“的的确确美到极点,宛如图画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
这本在1945年出版的书唤起了意大利社会对马泰拉地区的注意。从1952年起,政府花了六年时间在老城区边上建了新城区,让那些在老城区洞穴里住了几千年的家庭逐渐搬入新区。老城渐渐被遗弃了,一直到1980年代,萨西区依然被视为马泰拉的贫民区,能离开的都离开了,很多洞穴都空着。但这种独特的古老居住方式却引起了许多外地游客的好奇。
在当地政府、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好莱坞大片的联手推动下, 马泰拉的洞穴越来越多地被改建成了旅馆、饭店、酒吧,成为从世界各地来到马泰拉的游客们首选体验的下榻处。
它那古老苍凉的外形让很多人联想到了东方古老的基督诞生地。好莱坞导演梅尔吉布森觉得马泰拉就象他想象中的古代耶路撒冷,2004年,他在这里拍摄了《基督受难记》。事实上,在马泰拉取景的著名电影多达十几部,可以说,大屏幕在马泰拉重生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在一个骄阳如火的夏日到达马泰拉。火车站在山下,老城区在山上,于是决定奢侈一把打的,没想到汽车走了大概才三分钟就停在一个广场上,司机说前面老城区是步行区,他陪我们走路到旅馆。原来在马泰拉出租司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带路而不是开车,当然如果你需要,他也可以帮你背行李。
旅馆就在半山上,有个视野无敌的大露台,站在露台上举目望去,视野所及皆是这样层层叠叠的屋子,中间隐匿着无数迷宫般曲折上下的小巷和台阶;低头向下望,则是高高低低的屋顶和小块的广场。
旅馆经理年轻,热情, 下午时间住客都出门逛了,他没啥事,便跟两个女孩在露台上喝咖啡。 我问:“听说马泰拉老城区最年轻的部分的历史有一千四百年?那最老的有多少年啊?” 小伙子笑眯眯地回答:“不知道。世界诞生有多少年? 自从有了世界,就有马泰拉!”
好诗意的语言,难道马泰拉盛产文学家?一个朋友说她在马泰拉有人跟她说:“我们依然住在祖先九千年前住的屋子,同一间!”
年轻的经理用手指着他背后的墙上:“你看,它在这里会有多少年了!” 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 是一个贝壳的化石。沧海桑田啊,跟这贝壳的故事比起来,就算几千年的历史也太过短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