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贵州省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暨旅游厕所建设培训会召开。会议上,对2015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全省共接待游客7558.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6.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3%和22.23%。会议强调,贵州省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改革,范围锁定在6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在2015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辖区内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任务,这项任务将与100个景区考核挂钩,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景区在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考核中列为不合格,并减少或取消下一年度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景区建设的支持。
会议要求,全省6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景区要加快构建产权关系明晰、责任主体到位、市场对接充分的全新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景区与市场对接首先要摸清底数,开展清产确权,明确景区“四至”范围,梳理景区旅游资源资产,完成市值评估。要尽快设置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法人治理机构,确立景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和规范景区经营公司的管理制度、经营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要采取控股、参股、持股等股权多元化手段,加快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战略重组。
同时会上,省政府与各市州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三年的强力推进,全省新建、改扩建2500座旅游厕所,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实现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
记者 梁玥 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