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2233|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详解皇家道院炼真宫(四)——上八仙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5-3 16: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详解皇家道院炼真宫(四)——上八仙堂

DSC_3537_副本.jpg (79.74 KB, 下载次数: 2)

DSC_3537_副本.jpg

评分

参与人数 7金钱 +90 收起 理由
小蚂蚁66 + 10 漂亮作品!
梦幻水晶 + 30 漂亮作品!
水冰 + 10 赞一个!
裕州霞客 + 10 赞一个!
平步青云 + 10 漂亮作品!
相遇最美 + 10 漂亮作品!
旖旎旧梦 + 1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暖色雪地 于 2015-5-4 08:12 编辑

中轴线东侧是东跨院乾道院,里面的建筑虽然少了中轴线上建筑的磅礴气势,但是看似不起眼,里面却别有洞天

DSC_0925_副本.jpg (97.3 KB, 下载次数: 4)

DSC_0925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13 | 只看该作者
进侧门而入,我们先去游赏八仙堂

DSC_3485_副本.jpg (128.21 KB, 下载次数: 4)

DSC_3485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14 | 只看该作者
上八仙堂
上八仙堂为正堂   
两边对联曰
上联:才要真爱名要略爱总之己要自爱
下联:天不敢欺人不可欺实于心不忍欺

DSC_3407_副本.jpg (108.96 KB, 下载次数: 4)

DSC_3407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16 | 只看该作者
    上八仙殿端坐的有:
  上座的是北极紫微大帝
  北极紫微大帝又称北极大帝、北极星君,是辅佐三清的四御之一。
  北极大帝的信仰,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北极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帝座。《后汉书·卷四十八》说:“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故紫微垣为紫微宫,后来皇帝居住的地方亦称紫禁城。
  关于北极大帝的来历,《太上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引《北斗本生经》说:“昔龙汉初劫,有周上御国紫光夫人,于上春日游玩至温玉池边,方脱衣澡盥,忽感莲蕊九苞,一一开放,化生九子,夫人护抱鞠养宫中,志愿惟成圣哲,佐辅乾坤,诸子洎(jî)壮冠乃各修,功行俱满,白昼升天,并受得三清贵职也。天皇大帝,长子也,紫微上宫纯纲,元化众星主领。紫微大帝,第二子,佐北极中宫明堂,布政下土。”
  北极大帝的职能为: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呼风唤雨,役使雷电。北极大帝受到历代帝王崇祀。在宋代,常和玉皇大帝坐在一起,现在四川大足县,还有宋代塑的北极大帝塑像。《明史·礼志四》载:“宫廷敕建紫微殿,设象祭告。”其形象为帝王打扮。圣诞日为四月十八。
  上陪坐的是南极长生大帝
  南极长生大帝全称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居高上神霄玉清府。
关于南极长生大帝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元始天
王长子之说。据道经《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序》载:“昔太空未成,元气未生,元始天王……凝神结胎……,分辟乾坤。乃自玉京上山下游,遇万炁祖母……行上清大洞雌雄三一混化之道,生子八人,长曰南极长生大帝。”其二为元始天王第九子之说。据《高上神霄玉清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元始天王“第九子位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专制九霄三十六天,为三十六天尊统领。”。

DSC_3412_副本.jpg (118.7 KB, 下载次数: 2)

DSC_3412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暖色雪地 于 2015-5-3 16:21 编辑

    东陪坐的是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名理明,字先常,又名神宗、灵华,四川梓潼人。主宰功名利禄,是中国古代登科举仕的守护神。
  文昌信仰来自古代的星宿信仰。《梦辞注》说,文昌六星在北斗星座之左位。从唐代开始,历代帝王对文昌帝君大都有封号。唐明皇封他为左丞相,唐僖宗封他为济顺王。宋代科举制度渐次完备,各地祭祀文昌星君的风气尤盛。宋太祖封他为:“圣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元仁宗延佑二年(1316年)七月七日封他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明弘治元年(1488年),张九功上疏为文昌星君请祠祀,皇帝恩准。从此上自国子监,下至府、州、县书院学堂必须奉祀文昌。每年二月初二文昌诞辰,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祭祀活动。
    因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登科举仕的守护神,所以,道教信众为求子女鱼跃龙门、成龙成凤多虔诚求之。

DSC_0932_副本.jpg (160.5 KB, 下载次数: 3)

DSC_0932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22 | 只看该作者
    西陪座坐的是丹仙葛洪。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生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死于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享年八十一岁。
  葛洪自幼家境贫寒,靠种田和打柴养家糊口。但他学习十分刻苦,常挑灯夜读,尤好神仙养生之法。十六岁拜师郑隐,学习炼丹秘术。晋武帝咸和元年(公元326年),曾当过州主簿。后选为散骑常侍,不就。四十岁隐修临安(今杭州)宝石山,潜心修道,后来人们把宝石山改名“葛岭”,并在岭上建祠供奉他,这就是今天杭州葛岭的抱朴道院。
  葛洪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抱朴子内外篇》、《金匮药方》、《神仙传》、《西京杂记》等。

DSC_0936_副本.jpg (125.8 KB, 下载次数: 3)

DSC_0936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暖色雪地 于 2015-5-3 16:26 编辑

福  神
   什么是福?《尚书·洪范》中说: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韩非子·解老》说:“全寿富贵之谓福。”福就是健康长寿、富贵安宁,万事顺心之意。
  福神名阳城。据《唐史演义》记载,阳城,唐定州北平(今河北完县)人,字亢宗,学识渊博,德行高尚。进士及第后,被李泌荐举为谏议大夫。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年),大将陆贽被奸相裴延龄诬陷,德宗欲杀陆贽,满朝文武不敢劝谏,只有阳城冒死力谏,救了陆贽。朝中金吾大将军张万福赞道“朝廷有直臣,天下太平矣。”从此阳城名倾朝野。
  后来,阳城因谏德宗不要重用裴延龄,触怒德宗,被贬道州(今湖南道县)。道州百姓因水土原因,身体都十分矮小,多为侏儒。据《旧唐书·阳城传》载:当时朝廷诏令道州每年都要进贡男子,号为“矮奴”。阳城到道州后,禁以良为贱,“悯其编氓百姓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以免之。”道州百姓感其恩泽,特建祠供奉,尊为福神。诗人白居易在《道州民》一诗中赞道:“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侍君先下泪;仍恐儿孙忘侍君,生男多以阳为字。”
  《道藏·搜神记》中记载的福神名杨成,本道州刺史。汉武帝爱道州民矮以为宫奴玩戏,每年须贡数百人。杨成上疏说:“本州有矮民,无矮奴也。”武帝感悟,遂不再让道州进贡矮民。民感杨成恩德,立祠供养,以为福神。
   2、禄   神
  禄神是掌管官职禄位之神。娄师德,唐朝宰相。年轻时身患痨病,十分虚弱。有一天,一个道人从他面前经过,说道:“我观你印堂发暗,天灵无光,若无贵人相助,三日必死。”到了第三天晚上,娄师德见从外边闯进一个紫衣人,从怀中取出弹弓,扣上弹丸,不由分说,便朝他面门射了过来。娄师德心想必死无疑。谁知过了许久,不仅没死,反觉神清气爽,飘飘欲仙,病痛全无。娄师德心里想,此人便是贵人了,便跪下问是何路神仙。紫衣人告知是禄神张仙,说着把娄师德带到“司命署”的一间石室里,让其查阅禄命典藉。娄师德打开一看,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藉贯、进士及第、当宰相的时间及八十五岁寿终全部记录在案。娄心中大喜,正准备离去,忽从门外闯入一头怪兽,手执画天戟喝道:“大胆娄师德,岂敢乱翻禄藉!”娄师德吃了一惊,方知是南柯一梦。以后娄师德果然如梦中所示高官厚禄,位居宰相。后来,人们尊张仙为禄神。
   3、寿  神
  寿神,来源于古代的星宿崇拜。《尔雅·释天》说:“寿星,角亢也。”角亢二宿,是二十八宿东方七宿的头二宿,故郭璞注曰:寿星“数起角亢。”《史记·天官书》说:在天狼星东南有一颗大星,叫南极老人星。老人星出现天下太平;不见则兵起。《汉书·天文志》说:“仲秋之日,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部老人庙。”
  周秦以来,寿星在历代王朝中皆被帝王列入祀典。到了明代,国家祀典虽废,但在民间则广为流传。元明时期,寿星形象经常出现在评弹、杂剧中,如《白蛇传》中南极仙翁(寿星)赠灵芝给白娘子以救许仙。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有“福禄寿三星度世”的小说。在杂剧中也有《南极登仙》、《群仙祝寿》、《长生会》等。
  明代以后,民间常常把福禄寿三神合为一起祭祀,企求富有、富贵、长寿。
   4、东方朔
   东方朔,汉武帝时人,小名曼青。《太平广记》卷六载,黄眉翁指母以语朔曰:“昔为我妻,托形为太白之精,今汝亦此星之精也。”《独异志·卷上》载:“汉东方朔,岁星精也,自入仕汉武帝,天上岁星不见。至其死后,星乃出。”时任太中大夫。武帝晚年好仙术,东方朔常以神仙灵怪说给汉武帝,汉武帝对他宠信有加。有一次,有人给汉武帝进献不死酒,给东方朔看,东方朔接手后一饮而尽。汉武帝大怒,欲杀东方朔。东方朔说:要能杀死我,此药不验;如果然有验,杀亦不死。汉武帝对他很佩服。据《神仙传》记载,东方朔拜太上真宫谷希子为师,得钟山和神州真形图,后为西王母侍臣。据《汉武帝内传》记载,汉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乘龙飞去,不知所终。

DSC_3413_副本.jpg (102.53 KB, 下载次数: 3)

DSC_3413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28 | 只看该作者
  5、陈抟老祖
  陈抟(tuán),字图南,号扶摇子。一说安徽亳州人,一说河南鹿邑人,还有说四川乐山人。唐长兴二年(931年)参加进士考试不第后,放弃仕途,游历名山,求仙访道。后得孙君仿指点,隐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二十余年。后移居华山云台观,与隐士李琪、吕洞宾为友,修炼道术。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皇帝命陈抟入宫,问炼丹飞升之术。陈抟答:“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然之。封谏议大夫,不受;赐号“白云先生”。陈抟练睡功数十年,能睡数月不醒,人皆呼为“睡仙”。陈抟喜好研易。作“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上。邵雍称其易学“不烦文字解说,止有图以寓阴阳消长之数,与卦之生变”。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是依据他的《无极图》而来的。书法也很好。现在华山上“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就是他刻写的。
  6、彭祖
  彭祖,姓笺,名铿,颛顼玄孙。传说他任殷大夫时,已七百余岁。常服水桂、云母粉、 角散。又擅房中术,导引行气。曾被尧封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又称彭祖。
  《神仙传·卷一》说:“殷王命采女问道于彭祖,彭祖说:‘吾遗腹而生。三岁失母,遇犬戎之乱,流离西域,百有余年。丧四十九妻,失五十四子,数遭忧患,和气折伤,荣卫焦枯,恐不度世。所闻浅簿,不足宣传。’”
  彭祖擅房中术。《籍志》中隋书·经的《彭祖养性》、《新唐书·艺文志》中的《彭祖养性经》均有介绍。葛洪在《抱朴子·微旨》中对他的房中术有高度评价:“大都知其要法,御女多多益善。如不知其道而用之,一两人足以速死耳。”

DSC_3417_副本.jpg (155.27 KB, 下载次数: 3)

DSC_3417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29 | 只看该作者
  7、送子张仙
  送子张仙其实就是后蜀皇帝孟昶。
  孟昶爱妃徐氏,青城(今四川灌县)徐国璋女。貌美如花,孟昶封他为花蕊夫人。后蜀广政二十八年(公元965年),赵匡胤灭后蜀,花蕊夫人被送到汴京。花蕊夫人怀念前夫,便画了一张孟昶的画像挂于寝宫。赵匡胤问她画中人是谁,花蕊夫人诡称:“此乃我蜀中送子张仙”。此事不胫而走,很快传入民间。求子心切者对着画像焚香祈祷,渐染成俗。

DSC_0934_副本.jpg (137.61 KB, 下载次数: 4)

DSC_0934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30 | 只看该作者
    8、骊山姥母
  又称骊山老姥,实指女娲。《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女娲功烈,非仅造人,又兼补天”。
  姥母造人历尽艰辛。《风俗通义》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姥母炼石补天,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淮南子·览冥训》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洲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骊山老姆不仅是道教供奉之女神,也为民间崇祀的尊神。六月十三日为老姆圣诞,各地民众届时赴老姆庙祭祀,祈求保佑。
上八仙左右相陪南、北二大帝君。

DSC_0937_副本.jpg (144.14 KB, 下载次数: 4)

DSC_0937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36 | 只看该作者
    八仙堂是一个四合院建筑,左右两侧还有中八仙堂和下八仙堂,其实“上、中、下”不是俗礼上讲的尊卑排序,只是道家为了把三殿加以区分罢了,中、下两堂我们下篇做一详解。

忧郁群集_副本.jpg (32.31 KB, 下载次数: 3)

忧郁群集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36 | 只看该作者
未完待续,恭请各位老师关注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5-3 18:26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让人更多的了解图片背后的故事。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5-4 06:53 | 只看该作者
下了真功夫呀,这么多典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