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据《新快报》昨日报道,广州市萝岗区火村花厅被列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下简称《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传统村落,面临着“三旧”改造(“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火村是继海珠区黄埔(古)村、黄埔区横沙村之后广州第三个“三旧”改造的传统村落。广州黄埔村采取综合整治方式改造,古建筑得到保护与修缮,其它民居经整治也与古建筑群风格基本一致。广州横沙村是整体拆除重建全面改造的城中村,其横沙书香街是《名城保护规划》中的历史风貌区,在改造中将全部划入保护区保留与修缮。而火村当前遇到能否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等要求,实行整体保护和今后如何活化利用的问题,目前当地部门正与当地村民协商探讨其保护措施方案。 在这一点上,平潭与其不谋而合,一直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也积极地探讨其发展蓝图。去年,平潭的5个村落是首次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同年,平潭还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今年,平潭着手编制《平潭综合实验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平潭古村落保护及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流水镇北港村首批入列 位于平潭流水镇“君山晓岚”旅游景区内的北港村,拥有典型平潭古石厝特色的老屋2片区103座,目前被列入平潭首批古村落保护及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单位。 北港村背靠君山插云峰,西临东海,南临山门湾,占地面积约2平方千米,具有突出的海洋文化、民宿文化和海岛旅游元素。 根据平潭综合实验区总规及旅游发展规划,北港村的发展定位是在保护好古村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天然地理优势,突出发展山海休闲产业,彰显生态环境魅力,建设以民宿文化为基础,登山旅游、海上休闲体验旅游为主线,以文体活动、生态农业为辅助,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具有滨海特色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目前,流水镇北港村古村落保护项目正进行专项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已与康辉、泛华、华闽等企业开展合作洽谈,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据了解,去年,平潭向国家申报14个传统村落,最终苏澳镇斗魁村、白青乡白沙村、敖东镇青观顶村、流水镇山门村、流水镇东美村正式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同年,还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投资1500万元对10个村庄进行了改造。今年,平潭着手开展《平潭综合实验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并计划投资4850万元对11个乡村进行美丽乡村改造,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独具平潭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带。 委员支招 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 “古村落的保护,比保护一个故宫更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曾慨叹。这也不难理解,古村落星罗棋布,而故宫只有一个。 传统村落有我们民族的魂、文化的根。如何整合资源?如何跑赢时间?如何做更多的事?平潭政协委员郑胜曾提出自己的看法。 “传统村落集合着大量的文化景观,承载着历史文物、乡土建筑、石头厝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维系着中华民族最为浓郁的‘乡愁’,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对这些村落进行保护,刻不容缓。”郑胜说。 郑胜还建议,旅游部门在原有平潭旅游景点基础上,结合传统村落特有的山海风光、传统工艺、民俗风情、特色佳肴等旅游资源,开发“渔村游”、“海岛游”等景点资源,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加大资金投入,保护好传统村落。 此外,他还提议,宣传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抓好宣传工作,营造保护村落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提升村民自觉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 专家观点 保护古村落还在路上 被誉为中国“村落保护第一人”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介绍,“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已经全面铺开了。一方面为列入国家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建立档,另一方面去发现尚未列入名录的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信息。 “目前已完成200多个村落的立档调查。”冯骥才说,预计今年底前,中国传统村落档案的第一卷将推出。“这是一个范本卷,将对接下来的普查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古村落保护虽然有了成果,但在冯骥才看来还远远不够。“古村落保护还在‘路上’。”他说,比如,进入国家名录后,古村落保护的责任人该如何确定。此外,古村落保护要有一个保护法或法规,不管执行力如何,有和没有差别很大。 “对于被列入保护清单的村落,当地政府必须签署保护承诺书。”冯骥才说,“地方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负有最主要的责任,必须要一以贯之,不能评选成功,拿到荣誉称号和专项资金就万事大吉了。” 对已经进入名录的村子,冯骥才认为重点是改善居民的生活,让他们享受到现代科技的便利,让他们能在当地获得生活来源,愿意继续住在村子里。 活下去 查济位于安 村里做减法,村外做加法 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济村,是泾县一个具有明清风格的古村落,采取的是将传统村落与商业开发分开规划的方式。旅游配套都在村外,入村基本没有商业。不任意搭建,不随意翻新,破落的地方原样修复。 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济“古村只做减法,村外可做加法”,在村外划定范围,设立新区,建设与古村落相协调的新房,既解决群众需求,也满足旅游配套。 活起来 不做摇钱树,要留传家宝 肇兴侗寨所在的贵州省黔东南州,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民族自治州。得益于民族村寨保护政策,这里的古建筑群和民族文化被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下来,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针对这种局面,贵州选取部分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发展旅游、民族手工艺品、特色食品等,探索一条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活得好 古建是躯干,文化是灵魂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始建于北宋时期,去年在众多美丽乡村中脱颖而出,获得2014年度“中国十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 袁家村被称为“关中民俗体验地”,在这里游客可体验到关中民俗文化。“我们提供的是鲜活的文化体验,而不是冰冷的仿制建筑。这里都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让关中手艺得以原汁原味地传承。”据袁家村村委会主任郭俊武介绍,袁家村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搬运工”的角色,将关中民俗文化从散落的各处归集到一起,使濒危民俗得以保存和流传。 延伸阅读 民政部批改地名乱象: 有地方叫“土八路” 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前天表示,要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按照中央提出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进一步做好“乡愁”这篇地名文化建设文章,深入开展“大洋古怪重”等地名乱象整治。 宫蒲光是在前天举行的全国地名文化建设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说,历史地名往往有着非常厚重的文化积淀,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基因。要构筑《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制度,建立地名文化遗产数据库,健全地名文化评价标准体系,深入推进“千年古县”等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使地名文化遗产得到分类、分级和分层保护。 此前,宫蒲光曾历数我国一些地名暴露出的“大洋古怪重”乱象。他直言,有些地名动不动就是广尝商城,但实际上广场不广,商城也就是一个小铺面。在“洋”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改老地名,起一些洋气点的地名。这些“洋”地名不仅让群众看着一头雾水,也割断了地名文脉,不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一些地名喜欢仿古,好像越古越有文化。有些地名则很古怪,比如,土桥和八公里路两个合并后叫“土八路”。重名方面,很多城市都有这种现象,一个城市里“新村路”就有6条。 北京不足1/5古村落有保护规划 据《新京报》近日报道,去年底,北京市政协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的建议案》及调研报告。 这项调研报告对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因。调研报告认为,一方面,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村落的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忽视了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这直接导致城镇化过程中大拆大建对文化遗存和历史风貌的破坏。另一方面,城乡生活条件的差异,导致农民迫切希望通过开发建设来改善生活环境,因而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规划跟不上也是原因之一。北京市目前已经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建议名单的52个村落仅有9个制定了保护规划,这直接导致村落保护仍处于自发状态。 新华社 人民日报 新京报 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