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广网博州7月24日消息(新疆台记者石松)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新疆博州温泉县一位农民把在自家农田捡的115件春秋战国文物全部无偿捐出,当地管理部门表示,可能将对农田进行更为详细考古。 这名无偿捐献者名叫单志政,今年42岁,是新疆温泉县的一位农民。这批文物都出自他们家300亩耕地,早在5年前,他在这片耕地周边就曾捡到过7件文物,并且也是捐献给文物部门。那次经历,让他得知,自家这片耕地很可能就是古人遗留下的定居点,也引起他对这片耕地的兴趣,每年春秋耕地的季节,他都会格外留意地里翻出来的东西,尤其是看到形制特别的石头,他会捡起来,看它们是否有打磨痕迹。现在的他竟然能在很远的地方就辨认出哪块“石头”是文物,哪块不是。有一年,县里来了文物商贩听说他家寻到很多“宝贝”,找到他,并说愿意出钱购买,但是单志政一直没答应,经过新疆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铁男的初步认定,这批文物年代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砍砸器比较多,距今2200至2800年。据博州博物馆馆长李留仙介绍说,目前,这批文物已经存放在博物馆专业的文物库房当中,正在邀请中国社科院和新疆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对这些文物进行更加精确和权威的分析,等到秋收之后,当地文物部门可能还将对这300亩农田进行更加详细的挖掘。据了解,博物馆还准备向政府申请给单志政一些嘉奖,至于要奖励什么,怎么奖励,目前文物部门还没有拿出具体的方案,初步计划要聘单志政为当地博物馆的荣誉馆员,以表彰他对保护文物作出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