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108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从摄影师到艺术家 拍出杰作的几个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5-9-23 1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淮源头人 于 2015-9-23 15:30 编辑

来源:佳友在线
摄影是一门比较主观的视觉艺术,每个人对自己心中所谓“好照片”的评判都有着不同的标准。不过通过近些年对于摄影的深入研究,笔者发现在摄影史上青史留名的那些摄影艺术家们的作品也都有着比较类似的特点,他们的成功也都有迹可循。是什么让他们完成了从摄影师到艺术家的蜕变?今天让我们来聊聊这个也许能让你从匠人蜕变成艺术家的话题。

特别提示:本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选定一感兴趣的拍摄主题

如果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这一点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所有笔者看过真正经典、出色或是具感染力的作品,无一不是摄影师极为专注并热爱的题材。




例如张望会以九年时间与僧侣们同住同吃同生活,然后拍出《佛泽》;也有摄影师会多次深入战场,甚至最终因踏中地雷而死亡,例如Robert Capa。




又或是有的摄影师不断追踪流浪猫狗的人道毁灭问题,深入调查及拍摄,终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了这一方面纪实摄影题材的领军人物。




即使是街拍,也有因为对人群有极度热爱,喜欢街上每个面孔,随时准备捕捉精彩画面的Elliott Erwitt或Robert Doisneau。




如果你的生命里没有真正热爱的事物,你永远都用不到那颗传说中的“心”。偶尔经过看到夕阳,或是等到服务生递上美食,又或是一年一次国外旅行,这些只靠运气、刚好遇到的事物,并不会令你的照片拥有生命。就算你摄影技术再好,也不过是一个浑身匠气的摄影爱好者。





点评

好资讯!  发表于 2015-9-23 16:48
好资讯!分享、  发表于 2015-9-23 16:48
好资讯!分享、学习。  发表于 2015-9-23 16:48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30 收起 理由
红山幻影 + 3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15:28 | 只看该作者

尝试融入自己的情感

一副优秀的摄影作品,让人第一眼看去肯定是能让人动容的,而最容易打动观众的就是由画面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共振。




人们在观察和感知生活时,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生活信息,而是融会了思维,潜藏了主观意图,在身边的场景上打上了个性印记。




拍摄者如果要避免使摄影沦为单纯的光学记录手段或生活的简单复读机,就要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情感,使摄影作品有血有肉,也只有这样,摄影才能成为艺术创作,成为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手段。




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情感对摄影艺术创作的支配,还体现在主体情感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上。画面表达含义的方式呈现纪实形态和象征形态两种类型:一方面,拍摄者直接抓摄现场瞬间氛围和人物瞬间情绪,直接拍摄被摄对象的喜、怒、哀、乐、悲等情感,深入发掘心灵深处的情感变化。




另一方面,拍摄者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将主观情感潜藏在客观写实的艺术形象之中。




通过对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构图的取舍和光影的控制,不知不觉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情感揉进艺术形象中。





点评

好资讯!  发表于 2015-9-23 16:49
好资讯!分享、  发表于 2015-9-23 16:49
好资讯!分享、学习。  发表于 2015-9-23 16: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15:28 | 只看该作者

持之以恒的拍摄

你不一定要像星野道夫最终被熊当成午餐,但你必须有足够的拍摄热情,而且持之以恒地拍摄。即使是风景摄影,为什么人家的就特别漂亮?




主因就是他们的坚持。不少日本摄影师穷尽一生去拍摄一个核心主题,例如植田正治,他们和作品都成为了艺术。




绝大多数人都是长假期摄影师,即是遇上长假期,可以出国旅行,才把相机从防潮箱中拿出来用。




好一点的就是“周末摄影师”,遇上空闲周末就拍照和练习。而很少人是随时就准备好拍摄,又或是每天都抽时间去拍摄,又或是实践周详的摄影计划。




你是不是也只是在特意要出门拍摄的时候才会带上相机?在生活中遇到有趣场景的时候经常会感叹“要是身边有相机就好了”?




如果想成为一个摄影艺术家,你就必须随身带上一款相机,并且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持之以恒的进行拍摄并不断的分析每次的拍摄成果,这样才能从平凡的画面中得到不平凡的感悟。

点评

好资讯!  发表于 2015-9-23 16:49
好资讯!分享、  发表于 2015-9-23 16:49
好资讯!分享、学习。  发表于 2015-9-23 16: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15:29 | 只看该作者
变换一个拍摄角度

当你真的逐步认识透彻一件事物,你自然会想像到更多有趣的拍摄角度,不论是参考别人的做法,或是自己创作出来,总之如果你真的热爱并持续去拍摄,总会走到一个新的出口。




举个例子,如果你喜欢吃寿司,也喜欢拍摄寿司,有没有想过更深入地拍摄?甚至连寿司背后的师傅和厨房都拍摄?




又或者你可以如导演一样,从天花板或鱼眼角度看寿司制作,题材和故事就由你编写,透过不断的拍摄及改良,至终你会有一辑属于你的作品。




当然,绝大部分朋友都会觉得这很幸苦,在他们想到如何拍摄的时候,寿司已经在他们的肚子里了。




再举个例子,拿街头摄影来说,一般的取景角度都是从街上往街边的商店中看,下次如果再有这样的拍摄机会,不如换一个角度。




如果从店里往外拍摄,是不是能让观众更好的感受到店家每天焦虑等待的心情?或是暗示这个店即是老板的生活来源,也是一个无形的牢笼?

点评

好资讯!  发表于 2015-9-23 16:50
好资讯!分享、  发表于 2015-9-23 16:50
好资讯!分享、学习。  发表于 2015-9-23 16: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15:29 | 只看该作者
一颗充满人文关怀的心

对于摄影的人文关怀这个问题,笔者觉得从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关系变化的角度来历史地看,或许可以发现一些有助于思考摄影与人文关怀之关系的线索。




首先,起源于欧美的摄影艺术,经历了一个从“我”(拍摄者或报导者)出于一种崇高使命感来拍摄与“我”没有实际利益关系的对象的生存状态到“我”作为被拍摄对象群体一员来拍摄属于“我”自身的生活及其社群的生存状态这么一个转变。




“我”这个拍摄者可能出于崇高的动机,要拯救他人于水火而赴汤蹈火地奔赴各种社会现场,希望以他们的照片展现某种需要正视的景象,促成某种变化。




随着传播的发达与生活节奏的加速,许多拍摄者变得没有耐心与被拍摄者多多“周旋”。从而摄影的内容也从记录真实也变得“风花雪月”起来。




“风花雪月”的糖水片虽然也很美,但画面中缺少了一种力量,更缺少一种摄影师独特的人文关怀精神。




未来世界当代摄影中的主流声音,更应该是一种像纪实摄影师的工作所体现的、通过摄影来创造一种共生的社会关系的人文关怀。

编者结语:

如果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除了必要的摄影技法作为支撑以外,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作品中蕴含自己的思想和饱满的人文关怀精神。这样的作品可能“看上去不太美”,但一定比糖水片有着更高的艺术价值。

点评

好资讯!  发表于 2015-9-23 16:51
好资讯!分享、  发表于 2015-9-23 16:50
好资讯!分享、学习。  发表于 2015-9-23 16: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9-23 16:51 | 只看该作者
好资讯!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9-23 18:50 | 只看该作者
漂亮作品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