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26 10:10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原文化这部宝典里,珍藏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典故叫“光武中兴“。人们注目这个典故不独因为光武帝治国的功绩显赫, 更因为光武帝的创业经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位于河南省方城县东部的扳倒井村,就印下了光武帝的奇闻异迹。
至今,村里仍然流传着:“二月二”香火盛会的习俗。每逢香火大会,村民门都组织唱大戏,舞狮子,放焰火,喜迎四方香客,汇集光武庙,朝拜光武帝。
前来朝拜的人,一般都要经过午朝门进入光武庙。明末清初,扳倒井已成为中原九省南北交通要塞,清政府故在光武庙设立驿馆,其后,道光皇帝来此钦定为“接官厅”。经此过往的文武百官,都必须到光武庙朝拜,午朝门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过了午朝门,路两旁是荷花池,池边全是垂柳,池北路西是井,有亭。光武帝扳石得泉的神秘奇闻就藏在这里。
相传,西汉前,村貌秀美,柳荫蔽日,绿溪环绕,故而得名“柳林川”。西汉末年,国戚王莽篡政,汉室后裔与王莽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公元23年,青年将领刘秀奉命率义军自宛郡出发攻打颖川,定陵,昭陵,昆阳四郡顽敌。兵经柳林,正直五月热天,刘秀命兵士入林小憩。寻水源至大石旁,半开大石,果有清泉,汩汩流出,兵马上千,临泉痛饮,士气大振。刘秀暗自惊喜:“真乃天助我也!”
公元25年,刘秀与洛阳称帝,号曰“光武”。公元28年,为平叛军,光武帝率兵重经柳林,觅泉解渴,喜得井泉,水涌抚面,不胜感慨,盛赞曰“扳倒井矣”。扳倒井由此而成村名。后人有诗赞曰:“英贤扳石得涌泉,魏武羞与比梅林。天公何缘偏钟秀,玄妙诱煞古今人。"
井亭北边便是光武庙,据传,光武帝平叛凯旋后,仁政爱民,奖励农耕,厚谢天下,深得民心。村里乡亲感谢皇恩,又在井上建亭,亭旁建祠,留做纪念。
宋时,金兵大举侵犯中原,光武庙毁于兵燹。
中原安定后,村人重建光武庙,植松柏两行。
清乾隆年间,庙中主持王来宾.张佩覆等筹备重建了光武庙,主要建筑有大殿,拜殿,山门,井亭,午朝门。增建了花园一处,花园南部有鱼池一方,中间植有稀珍花木,白玉兰,绣球,海棠,紫荆等。花园北部是“接官厅”,始名“花厅”,又名“玉照堂”。明末迄今,庙中主持接待了费延厘,于谦,南阳知府顾嘉衡,傅寿彤。大清道光皇帝下榻玉照堂数日有余,清朝名官林则徐曾两次到访。著名学者李德炳,谢兴尧,现代名人领袖邓小平,刘伯承,陈赓等,数以千计的政要名流及文人墨客。名人诗词楹联字画已积满数箱。与其说此处是“驿馆”,倒不如称之为中原文化的一个“艺术馆”。
两千年来,扳倒井神气的先贤传说,秀丽的天然风貌,雄伟精巧的庙宇建筑,文化艺术的诗画精品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合成一稞艺术奇葩,在中原文化的百花园中烁烁升华。尽管屡遭兵燹,自然与政治风雨的多重洗涤与折磨,她都不甘沉沦不甘枯萎的生存着。
而今在党的十七大春风的慰抚下,村民的呵护下,这棵奇葩又恢复了青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