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郭香玉)1月29日,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海口召开。会议总结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分析当前国际国内旅游发展形势,谋划“十三五”旅游发展思路。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旅游发展迎来六大机遇。一是五大发展理念为我国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开辟了广阔天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将从根本上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激发旅游发展动力。 二是旅游业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我国已形成40亿人次的国内旅游市场,入出境市场超过2.5亿人次,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率均超过10%。旅游已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成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旅游发展提供重要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旅游产业要素供给的巨大机遇,也是激发旅游市场活力的巨大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强调依靠改革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功能。其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是旅游政策红利正在加快释放。中央预算内投资盘子显著加大对旅游的支持。旅游用地、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进境口岸免税等政策取得重大突破,延长旅游发展基金。这些政策红利将成为旅游业新一轮发展的强大支撑。 五是爆发式增长的旅游消费提供巨大发展动力。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国家生活水平、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2020年,我国人均GDP有望突破1万美元,旅游消费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巨大发展动力。 六是各地发展旅游的热情前所未有,企业投资旅游的热情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参与旅游的热情前所未有。全国有30个省(区、市)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或龙头产业加以优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多数省(区、市)已建立起综合协调机制,部委办局联动,共同促进旅游业发展。许多大型企业集团进军旅游领域。归根结底是源自人民群众参与旅游的热情前所未有。 李金早表示,在分析旅游业面临的形势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具体体现在12个不适应:(1)现行旅游管理体制与“两个综合”(综合产业和综合执法)不相适应;(2)旅行社、饭店、景区及导游管理体系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3)一些地方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及扩大入境旅游的目标不相适应;(4)游客素质与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及国际旅游环境要求不相适应;(5)旅游产品和以厕所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及交通等基础设施供给与旅游爆发式、井喷式市场需求不相适应;(6)游客对中国产品质量的信心、国内外税差及流通成本差别与强劲的购物需求不相适应;(7)我国旅游装备制造水平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不相适应;(8)休假制度安排和人民群众休闲度假旅游需求不相适应;(9)旅游小统计与旅游大产业及国际通行规则不相适应;(10)党委、政府及部门对旅游业的实际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与人民群众对旅游的需求、期盼不相适应;(11)旅游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与旅游高速发展的实践不相适应;(12)旅游管理部门队伍建设、全行业队伍建设、从业人员素质与旅游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都是“十三五”期间,需要重点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李金早说,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我们要全面把握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发展的眼光,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和主动化解国内外各种不利形势,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不仅实现旅游业自身的发展,更要为国家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