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59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光摄影的测光与曝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1-28 21: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笨笨嘉 于 2016-1-28 21:34 编辑

                                        风光摄影的测光与曝光  
     风光摄影靠天吃饭,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即使在合适季节到了合适的地方,也要看老天是不是给脸,而老天即使给脸,能用于拍摄的时间也是很短暂的,如果没有熟练的技术,正确的方法,即使等到了难得的瞬间,也不一定能拍出理想的作品。摄影技术包括很多,其中最难掌握的实际上还是测光和曝光。如何测光和曝光?前人多有论述,特别是亚老的区域曝光法,影响了几代人,只是过于繁复,更何况又有多少人能分得清楚10个区域?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3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12 | 只看该作者
     要想简化测光和曝光,首先要弄清这可是两个概念,测光并不等于曝光,它只是曝光数据的相对依据,如何利用测光得出的依据选择合理的曝光来完成一幅照片的拍摄,我想就自己的一点心得写点东西,目的还是想和大家探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15 | 只看该作者
     当你将相机对准景物构图后,马上就面临的就是测光。不管是现代相机(包括数码和胶片)还是专业测光表,都是以被摄体的18%反光率作为标准制定测量基础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标准灰板的反光率),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不同物质的颜色、质感、受光方向均有所不同,所以,如何准确测量被摄体的反光率数值,就成为正确曝光的关键。   那么如何测定:这又得谈谈测光方法!现在用于摄影的测光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反射式测光,顾名思义,是测定的被摄体某个区域的反射率(如所有DC,单反),不管相机是何种测光模式,都是采用的反射式测光。入射式测光只有专业的测光表才有,特别适用于多光线复杂环境的测光,它测定的是光线的照射强度,不过无论使用哪种测光方法,你测得的数据都只是曝光数值的相对依据,而最终的曝光数值,应该是根据每个人脑子中构思的影像概念结合天气,季节,光照面积,测光基准点等因素综合分析后所要得到的效果而确定的数值。本文考虑到大部分影友都是在使用单反和DC,很少有人在使用测光表,所以注重探讨反射式测光和曝光数据的选择,且以单反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笨笨嘉 于 2016-1-28 21:21 编辑

    一般单反相机,不管是何种品牌,基本上都设定了多种反射测光模式,如尼康的点测,中央重点,还有3D测光等等(佳能,索尼,富士等都差不多,大家自己对号),点测的区域是画面上一个点(尼康大概是取得画面的1%,我记得是)的反光率,中央重点是画面中部一般是8-12mm直径的区域,3D是尼康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加权平均测光,将画面分割成多个区域,将每个区域的测光数值算平均值的结果,知道这个大家就能自己判断,何种场合选用何种模式。好了首先说说平均测光:由于它是取的全画面多点平均,所以很难拍出有特点的作品,但是很少会彻底失败废片,更谈不上利用光影效果,一般适用在阴天等漫射光场合,没见过专业摄影师用这种方法测光的,我也基本不用,不想多讨论。中央重点测光:这可能是业余色友用的最多的方式,它基本上能满足拍摄主体也可照顾衬体和环境的一种测光方法,每个相机厂家对这种方法的测光面积不一样,但是出入不大,再配合上曝光锁定功能基本上不用过多调整补偿就可得到准确的曝光数据,所有场合都可使用,也是一种小的平均算法,当拍摄一些特定场合,如光比很大,突出质感,强调色彩还原的场合,就要酌情掌握,    点测是最能反映拍摄者想法的测光方法,它可以使你知道你的画面里从高光到暗部的光比反差数值,为你确定准确的曝光数据提供可靠的依据。很适合需要个性化拍摄的场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23 | 只看该作者
    下面先说中央重点测光:虽说点测是最准确反映被摄体局部光数据的,但是我遇到过很多场合,根本无法从容测光,比如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拍摄丹顶鹤时遇到的,当时发现几只鹤要起飞,匆忙调整相机到连拍,如果用点测,很难对准运动中的鹤,如果用手动固定曝光参数,那么随着跟随鹤起飞的路径光线不断在变化,调整是来不及的,最后考虑到鹤占画面的比例,采用中央重点基本上满足了拍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28 | 只看该作者
    暮归:这是05年在贡格尔草原拍摄的,落日时分,我开车翻过一道山岗,发现远处一群牛正在下山,扬起一路沙尘,沿路前行正好可以逆光拍摄,于是冲过去,下车都来不及了,摇下车窗,采用中央重点测光抢拍了这张 ,这张照片利用了左上方的一条小河的反光,测光是按中间那条牛为中心的区域,减了0.67EV是为了增加色饱和度,前后就那么十几秒的时间,牛就错过最佳拍摄位置了,我想说明的就是在瞬间是主要的前提下,这种测光模式成功率比较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31 | 只看该作者
    点测光最为复杂,并不是操作上,而是如何利用测得的数据确定曝光参数,我不知大家都是如何用点测光的,我在用的时候,起码一幅照片最少要测3个点,一是最亮部分,也就是所谓的高光,一是最暗部分,也就是暗部,还有中间亮度部分,也就是中间调,测高光和暗部,是看画面里光比到底有多大,是不是超出宽容度的太多,如果太多就要采用其他方法解决了,这个以后再说,中间调决定你这张照片拍摄的基调,即使使用补偿也是以他为主参考的,如果画面中还有人物,牛羊等等主题还要多测一次,综合这些数据最终你确定的曝光数据应该使照片主体曝光准确,高光没有益出,暗部避免死黑,当然多测几个点没有坏处,就怕给自己弄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33 | 只看该作者
      曝光实际上就是利用相机的不同光圈和速度的组合让一定量的光投射到感光材料上,同样的曝光量可以组合出多种光圈和快门速度,如F8、1/125s和F11、1/60s , F16、1/30s曝光量一样等等,具体使用何种组合,今天不讨论,我想探讨的是如何利用测光数据确定正确的曝光量我认为正确的曝光量才会使被摄景物色彩,层次,质感真实的还原,才能充分反映作者的想法,它实际上是对测光得到数据的利用和修正。作为高调照片的拍摄(高调照片指画面大部分区域为浅白色调)一般要在测得的曝光数据基础上加大一级曝光,如雪景,阳光下大面积的沙滩,一些背景明亮的小景和微距照片。否则就将白色拍成18%灰了,低调照片的拍摄则要在测光的基础上减一级曝光,这就是所谓的白加黑减的说法,但实际应用时,也要酌情掌握,特别是大部分相机都有点测光时,完全可以利用画面中更接近于灰色的物体作为测光点,如树干,灰色礁石,等等,进行曝光锁定后,再构图拍摄,这也是对补偿还不熟练的人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39 | 只看该作者
      曝光实际上就是利用相机的不同光圈和速度的组合让一定量的光投射到感光材料上,同样的曝光量可以组合出多种光圈和快门速度,如F8、1/125s和F11、1/60s , F16、1/30s曝光量一样等等,具体使用何种组合,今天不讨论,我想探讨的是如何利用测光数据确定正确的曝光量我认为正确的曝光量才会使被摄景物色彩,层次,质感真实的还原,才能充分反映作者的想法,它实际上是对测光得到数据的利用和修正。作为高调照片的拍摄(高调照片指画面大部分区域为浅白色调)一般要在测得的曝光数据基础上加大一级曝光,如雪景,阳光下大面积的沙滩,一些背景明亮的小景和微距照片。否则就将白色拍成18%灰了,低调照片的拍摄则要在测光的基础上减一级曝光,这就是所谓的白加黑减的说法,但实际应用时,也要酌情掌握,特别是大部分相机都有点测光时,完全可以利用画面中更接近于灰色的物体作为测光点,如树干,灰色礁石,等等,进行曝光锁定后,再构图拍摄,这也是对补偿还不熟练的人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21:40 | 只看该作者
{:7_307:}{:7_3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1-29 09:41 | 只看该作者
{:7_296:}{:7_296:}精彩拍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1-31 10:41 | 只看该作者
{: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1-31 11:05 | 只看该作者
投票加分,传递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2-1 17:3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浏览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