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43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侯登科的世界(上下卷)新书发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4-29 1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侯登科的世界(上下卷)新书发布
2016-4-29 11:00| 发布者: zhcvl| 查看: 19| 评论: 0|来自: 影像中国


摘要: 2016年4月26日,“侯登科摄影回顾展1978-2002”于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同时开幕。展览由李媚、于德水、孙粹策展,越众历史影像馆策划。作为越众历史影像馆2016年度大展,该展在深圳首展后将陆续 ...



2016年4月26日,“侯登科摄影回顾展1978-2002”于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和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同时开幕。展览由李媚、于德水、孙粹策展,越众历史影像馆策划。作为越众历史影像馆2016年度大展,该展在深圳首展后将陆续于国内各大重要城市巡回展出。与此次回顾展一同面向公众的还有侯登科全集——《侯登科的世界》。该全集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李媚、于德水、范生平编辑。






《侯登科的世界》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作品集,下卷为文献集。上卷的作品呈现了侯登科拍摄经历的所有去处。“麦客”、“民工”、“四方城”、“计划生育突击”,以主题划分单元,其他以拍摄地点划分单元。下卷文集部分收入了绝大多数的摄影文论;日记部分选择了相关摄影、社会生活以及部分个人生活的内容,这些内容充分呈现了侯登科的精神与情感世界;侯登科致友人的书信主要来自侯登科自己保留的复印件,少数信件由收信人提供。

文献集收入近4000张照片,以拍摄时间、地点顺序排列形成侯登科摄影轨迹的图片档案。其中专列一个“侯登科自选作品”单元,这个单元只是侯登科自选作品的一部分,这个部分的重要在于它提供了作者本人对自己作品的判断与选择。

本书还呈现了侯登科用过的胶片种类,这也是一种在物质材料上还原作者摄影经历的方式。照相器材、胶片的变化不仅构成了当代中国摄影发展的一个小小侧面,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小小侧面。

本书的“代序”源于19位侯登科朋友和学者的文章摘录。分别为于德水、王征、汪晖、何志云、陈家琪、陈小波、陈晓琦、杨小彦、杨延康、李江树、李百军、李媚、闻丹青、胡武功、秦晖、顾铮、阎新法、彭祥杰、路泞。面对这位厚重如山的人,只有群体的表达才能较为充分地体现侯登科的价值以及一代人之间因为摄影而建立的友情和生命关联。

侯登科以他独特的方式突破了现实身份的限制,摆脱了无谓的杂念而得以心无旁骛地尽其所能为他身边的人与事,做出了无愧于他作为中国农民儿子的良知与他的社会责任感的负责记录与再现。无论是对于职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侯登科的摄影生涯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坐标。他具有职业意识的摄影实践将使所有职业摄影师汗颜,而他真正的业余姿态则将永远使所有真正热爱摄影的人受到感动与鼓舞。摄影,在侯登科这个“边缘者”手中,真正体现了一种摄影所可能带来的艺术民主化的本来意义。同时,侯登科还以他的摄影雄辩地证明,摄影,完全可以是一个纯粹的人的自我实现的理想手段,不论他是在“中心”还是在“边缘”。







推荐语(节选)
侯登科于中国摄影的意义,更在于其影像生长的力量来自本土,其时的文化滋养之源、以及全部的探求历程和思想的本土化。亦正是这种基于文化本土的立足点,使得侯登科的摄影具有了自摄影进入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段中的史学个案价值。——于德水,摄影家

侯登科,一位深解中国农民问题的摄影英雄,也是在他所属时代的特定封闭环境里,通过自感、自悟、自觉成为的一位影像语言大师。——王征,摄影家

侯登科于所谓的摄影家和摄影,是直达自己的性命来作安置的。而他的性命,因为“麦客”已经和黄土地融为一体。我说我对他有一种敬,不但因为我敬重从性命深处滋长出艺术理由的艺术家,而且尤其敬重把自己的性命系于民族命脉的艺术家。性命和艺术和民族三位一体,普天之下,还能有比这更真也更强悍的艺术家和艺术么?——何志云,文化研究学者

在我看来,在这个理解和观察当代中国的视野和目光的转换之中,侯登科正是一个先行者,他以对“麦客”们的生活、劳动和命运的具体观察和追踪,把握了我们时代的脉动及其与漫长历史的联系。——汪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侯登科远离摄影界的喧闹,用平凡的生命记录着自己故乡土地上的人民的吃和穿、劳作与沉默、热忱与冰冷、希望与无奈。他的记录普通人生活的能力、才华、坚持与勇气在中国摄影界首屈一指。——陈小波,新华社高级编辑

影像对于侯登科而言是有力量感的话语存在,其中透露出来的是一种甚至超越《麦客》所呈现的更为广大的野心,那就是用影像建构与社会相平行而存在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活跃在他的《麦客》,也同样活跃在他那口语化的叙述中。结果影像便获得了升华。影像使那不可能成为历史的成为了历史。侯登科遽然消隐在这历史当中,于是,历史也显现了一个微笑,不动,而且长久。 ——杨小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侯登科与伪摄影家的区别在于他是摄影家——他是为摄影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知道,拍照是感情和人性的视觉化。拍照还是一种指认、一种命名,而世上还有多少东西等待着他去指任和命名。——李江树,作家、摄影家

摄影与侯登科的关系也许会成为当代中国摄影史中一个特殊的话题,他是为了活下去而拍摄,不是为了拍摄而活着。他的生命永远需要拍摄的引导,拍摄是他与这个世界的一个证物、一个信物、一个紧密的关联。他全部的精神生活就在这里展开……——李媚,策展人

我不敢讲这本书(《麦客》)在摄影艺术方面的成就如何—那超出了我的能力所及,但它用镜头留下了一部历史,一部发生在号称中华文明摇篮、周秦辉煌汉唐雄风之基的关中大地,并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历史,一部事关衣食生存等人类生活基础但却常常被忽视的历史。——秦晖,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侯登科以他的苦难与尊严共存、温情与忧虑相糅的“现世”(这是他经常强调的一个词)主义的纪实影像,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尤其是中国当代农村社会所发生的深刻的内在与外在的变化留下了宝贵的记录。而贯穿他的摄影实践的始终不变的特质则是,一个摄影家对于人性的积极而又深刻的恒久探索。——顾铮,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他的摄影里,我并没有感到那些别人解读出的“铁肩担道义”,而更强烈感受到一个人对自我生存意义的深刻思考。他有勇气,反复地将自己的伤疤细细端详,看着它流血又愈合,又崩裂;他不狭隘,不以己之哀痛变本加厉的追讨,认同这宿命,就揣着这终身的印记上路,与命运搏杀着又不分彼此的依存。——路泞,摄影家







侯登科的世界(上下卷)

作者:侯登科

出版人:殷德俭

责任编辑:殷德俭 张 宇

特邀编辑:李 媚 于德水 范生平

设 计:赵雷勇 薛 涛

出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版次:2016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ISBN:9787512208216

定价:860元(全两册)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0 收起 理由
唐河老徐 + 10 相当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6-4-29 12:5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4-29 12:5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4-29 16:2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4-29 16:2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5-2 14:36 | 只看该作者
{: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5-2 14:36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支持,老徐来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08:3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08:3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支持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