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光影小康 于 2016-6-6 17:08 编辑
“浮桃漾日朝舒锦,鼓浪无风夜发声”,来自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任儋州知州韩祐《龙门激浪》诗中的一句。由此“龙门激浪”作为儋州八景之一脍炙人口。
美景
龙门”由来 “龙门激浪”位于现今峨蔓镇海滨龙门山。“龙门”两字最早见于宋大观一年(公元1107),提刑王公祖渡海观风,奏请立镇州于深黎地,名龙门。管辖四达、感恩、龙门几个地方,大观四年龙门镇州废。明《正德琼台志》卷六载:“龙门岭,在州西北三十里磨黎都海岸,峙起石峰,两址奔海,其状肖门,可泊舟,上有石穴,中虚,通海,透风,名曰风门。内容数十人,传昔有蛇潜其间,化为龙,又名虺穴。”龙门的形成,相传有一犁头石随波冲击铲去海坎石,故龙门有壁立之形状。现在所见龙门左角,蹦塌约一丈,那是犁头石随波冲击的结果。 临海有一石,竖起如烟囱,顶平色红,谓之红花印,其境奇僻。旧有句云:“浪来难激红花印,差幸犁头不再生。”红花印岩石柱突兀耸立,是海浪长期冲刷的杰作,即使不会有犁头石的随波冲击,相信不久这红花印石柱就会消失了。
美景
“激浪”所指 龙门山,海滨大石嶙峋,绵亘十余里,虽然龙门只有一个,但是“激浪”有两处。在山的南面,逶迤而高,如峭壁立之对海。拔高约三十丈。大海潮来,触石泙湃,浪花卷白,如万马奔腾,这谓“激浪”之一;山的东面,有一瓮门,称龙门,高约十丈,内阔六七丈。由门下攀石行约数丈,有叠石如屏,为此门屏障。北风吹浪,触石而鸣,此是“激浪”之二。 “浮桃漾日朝舒锦,鼓浪无风夜发声”。第一句“浮桃漾日朝舒锦”,浮桃是一种果子,放在水里是浮的,果子空心有核,外皮厚约4毫米,熟了显红褐色,可吃,甘甜、脆。晋代谢混的诗句:“灿若舒锦,无出不佳”,说明舒锦是很美丽的一种织锦,就如多彩的黎锦。龙门山的石峭壁是百万年前的火山爆发而形成,色为浮桃般的红褐色,日光射在荡漾的海面,朝着峭壁,如色彩斑斓的舒锦,而海面上的各个大小不一的怪石在荡漾的水面上恰如浮桃,时隐时现。诗人把景色优美的龙门激浪喻为美丽的黎锦、浮桃果子,把龙门激浪的形象抒发得淋漓至尽,可知,龙门激浪的景色是多么俊美又峻峭。第二句“鼓浪无风夜发声”, 虽然无风,但在潮汐时,照样有浪涛涌来,触石而鸣,就像罗鼓敲响,发出的响声波及十几里方圆都可以听到。
白马井鱼市
渔婆
“白马井鱼市” 这个市场,最大的特色,便是从下船卸货,分鱼、装箱、放冰,到肩挑手扛的把各种海鲜从小船上搬运到市场,最后争吵不休、讨价还价、完成交易等所有工作,都是由女人——也就是这些所谓的“渔婆”来完成的,这里面包括原本该男人做的重体力劳动。 马井渔港位于海南岛西部的儋州市滨海新区,濒临北部湾渔场,与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洋浦保税港区隔海相望,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天然避风良港。每年正当鱼汛季节和台风前夕,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台同胞的渔船都云集此地泊港补给、避风。这里将建成国家一级中心渔港和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如今,渔港码头的鱼货交易市场十分火爆!进港卸下的各类名目繁多的海鲜,经过当地鱼贩、厂家进行冷藏、速冻保鲜包装或深加工后,及时销往上海、山东、浙江、广东、东北内地和出口韩国等东南亚及国际鱼货市场,呈现出一派繁华的丰收景象。
活动时间:6月10日-11日(两天一晚) 活动行程:
6月10日1.下午14:00龙昆南中国城集合,14:15分准时出发
2.17:00-19:30儋州龙门激浪拍晚霞
6月11日 1.5:00-7:00去白马井鱼市采风拍人文 7:30吃早上回酒店休息 12:00去临高午饭 15:00福山咖啡拍人像 17:00返回海口
本次活动含模特:2人
召集摄影师:8名
出行方式:自驾(油费AA)
活动费用:AA(具体费用以实际支出为准)
联系人:麻醉摄影:13976683884 上善若水:13876062262 注意事项:本次活动,需经模特本人同意,方可在各大网站,Q群,微信群等公共交流平台的发表带模特肖像的作品,谢谢参与影友的合作。
免责声明: 遵循“自助,互助,AA,环保”的原则,参加者必须对自己的安全负责,活动中发生意外,发起者、组织者和同行者有义务组织救援或改变行程,但不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当由于意外事故,突发气候变化和急性疾病、不可抗力等不可预测因素造成身体损害时,团队的发起者和同行者尽力救助,但如果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损害,由被损害人自行负责,团队的其他成员不承担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