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委谈中国新闻奖摄影初评:喜忧参半 单幅佳作难寻 2016-6-12 11:47| 发布者: zhcvl| 查看: 275| 评论: 0|来自: 中国记协网
摘要: 编者按:4月23日至5月17日,受中国记协委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等单位先后组织了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等项目作品的初评工作。在评选中,什么样的作品能够打动评委?他们对作品有何评价 ...
编者按:4月23日至5月17日,受中国记协委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等单位先后组织了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等项目作品的初评工作。在评选中,什么样的作品能够打动评委?他们对作品有何评价?我们将陆续推出评委对作品的点评,今天让我们听听新闻摄影初评评委怎么说?
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作品初评会会场
喜忧参半 不吐不快
中国摄影家学会副主席 中国摄协主席 邓维
本次中国新闻奖摄影初评让我喜忧参半。
喜的是:
●去年我国摄影记者反映国内重大事件表现优异,作品出色;
●在反映国外重大事件时亦有许多佳作,这是要肯定的。
忧的是:
●单幅新闻图片的水平差强人意
评选中,对比组照,单幅作品无论是整体表现力还是专业素质难令人满意。要么导演摆布痕迹明显,为唯美而失真,要么新闻事实模棱两可,不知所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见仁见智,我认为摄影记者应有的现场抓拍能力不足,现场判断、现场瞬间、现场影像特点把握能力还应加强。不深入采访,不努力抓拍,漠视新闻真实性原则,任意摆布经营所谓“大片”,许多新入行的年轻摄影记者以为新闻图片就是这么拍的,贻患无穷。
●片面强调和生造“视觉冲击力”
评选中,尤其是在组照中,不少作者将自己认为视觉冲击力强的照片,不管重复不重复,一股脑地堆上去,以壮声势。当然,表现力强的片子肯定具有视觉冲击力,但未必是那种仅仅有外在形式刺激感官的东西。真正有冲击力、有感染力的,是能打动人心的影像。例如,去年欧洲难民潮初期,西方各国没有真正重视难民的安危,直到两岁的叙利亚小难民溺亡后静静地卧尸海滩的照片刊出后,这一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才促使西方各国转变难民政策。那个静静的画面之所以有那么强烈的震撼力,正因为他无声地呼唤着人类良知。真情实感是最能打动人的,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照片在片面强调“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忽略了这一点。
●缺乏对国家发展大局与重要举措的理解把握
在社会变化巨大或调整发展的关键时期,往往是新闻摄影跟进与彰显作用的黄金时期,因为见证进程、纪录历史、报道新闻原本就是新闻摄影的本质。本次评选中有反映“一带一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等等方面的照片,但存在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情况,无法反映出我国在历史节点上的现实状况与历史意义。如果平时不关注,不做功课,一问三不知,拍摄时难免脑子积累不够,画面基本都是复制宣传口号。诚然,新闻图片的特征是以小见大,不必贪大求全,但问题是如果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了解,想要见证进程、纪录历史、报道新闻就会很难。改革开放近40年,新闻摄影同步发展,新的时期、新的问题、新的变化,需要我们做及时跟进的专业探讨,反思和梳理我们的不足与短板,这样才能加强对国家发展大局与发展措施的理解把握。
26届中国新闻奖摄影初评作品
蓝天见证“金头盔”
“东方之星”救援目击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中国首次以盛大阅兵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东方之星”陨落长江
英魂归来
黄土地的儿子回家了 ——习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
烟霾下的生活
跨省上班族
爆炸之后
田径世锦赛短跑项目刮起中国旋风
西汉海昏侯墓发掘进行时
绿化大漠不是梦
暴雨袭荆楚
大雾罩申城 雾中出奇景
生日和“头七”在同一天
一路向北
“空心”村小
弹“雨”
亲历尼泊尔震后:整座城市都在艰难愈合累累伤痕
爬出来的测线
“淘宝”进村
走进阅兵训练基地:看看军人到底啥样子
雾霾中的升旗仪式
红色通缉令追逃系列
酒驾脸谱
空中华尔兹
印度总理莫迪参观兵马俑
习近平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