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
传言已久的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旅集团)和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简称:港中旅集团)重组方案终于落定。 7月11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与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重组的通知》,当日晚间,隶属国旅集团和港中旅集团的三家上市公司中国国旅、华贸物流、香港中旅分别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公司消息,经国资委批准国旅集团与港中旅集团实施重组,国旅集团整体并入港中旅集团,成为港中旅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监管企业。7月12日,香港中旅收盘价为2.46港币/股,中国国旅为45.93人民币/股。 重组完成后新的港中旅集团资产在1200亿元以上,中国旅游业三大央企公司也由国旅集团、港中旅集团、华侨城集团变更为新港中旅及华侨城集团。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表示,港中旅集团和国旅集团各有千秋,整合后更有利于专业化运作。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两大央企合并说明了国企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旅游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旅集团及港中旅集团要发展综合性旅游业态,旅游业已经形成在线旅游企业(OTA)、民营企业及央企三梯队争霸赛局面。" 不过,何建民同时提醒,二者重组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续在人事安排,文化融合及战略转型方面还需要持续观察。 国旅集团成港中旅集团子公司 国旅集团与港中旅集团的整合似乎早有先兆,去年上半年,港中旅退出发电业务;2015年11月份,中国国旅二股东华侨城转让5.4%股份给南华众鑫资产管理计划;2015年12月7日,港中旅集团将旗下钢铁及达丰焦化股权转让给河北省国资委;今年2月23日,华贸物流及中国国旅同时发布公告称,国旅集团与港中旅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 此外,港中旅集团旗下香港中旅也选择将发电业务出售给母公司。 如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正式坐实上述消息,不过,旗下上市公司同事公告称,公司重组的实施尚需满足相关条件,因此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港中旅集团创立于1928年4月份,是香港四大驻港中资企业之一。截至2015年年底,港中旅集团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营业收入335亿元,利润总额23.7亿元;国旅方面,2015年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2.92亿元,同比增长6.80%,实现营业利润22.96亿元,同比增长4.26%,实现利润总额23.13亿元,同比增长3.83%,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5.06亿元,同比增长2.42%。 杨彦锋表示,对于旅游行业格局来说,两大集团重组加强了国资的竞争力,同时也加强了其作为资源商的议价能力。"国旅集团有其独具特色的免税业务,港中旅集团拥有景区、签证及酒店等业务,双方资源整合有利于提升整体竞争力。 重塑旅游业格局 根据2015年中国旅游集团20强排名,排名前五的依次是携程旅游集团、北京趣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港中旅集团、锦江国际(集团)和海航旅游集团。港中旅排名第三、中国国旅集团排名则第九。 二者合并后,新的港中旅资产在1200亿元以上,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表示,新的港中旅将会整合二者的优势,例如免税业务一直以来是中国国旅乃至国旅集团最赚钱的板块。 中国国旅2015年年报显示,其旅游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3.30 亿元,毛利率为仅为9.65%,而公司商业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6.19 亿元,毛利率为43.77%。其中,免税商品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0.57 亿元,毛利率高达45.18%。 与此同时,公司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和境外签证的毛利率分别为12.26%、5.81%、6.13%和22.55%。 中国国旅同时表示,公司旗下柬埔寨吴哥免税店开业以来销售业绩稳步提升,全年接待游客超过 25 万人次,进店率达到 80%以上。2015 年 12 月 30 日,公司在柬埔寨开设的第二家免税店-西港免税店正式对外营业,第三家金边免税店正在加紧筹备开业工作。 港中旅集团董事长张学武就曾公开表示,多开免税店,将在境外的消费引回境内。可以预见,两大集团重组之后,免税店购物作为出境旅游中重要的环节与旅游业务结合发展, 尽管如此,中国国旅也意识到了危机,其表示,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的加大,吸引了旅游行业外的巨头纷纷加大对旅游市场的投资,特别是OTA引来产业巨头和资本的大量涌入,业态及经营模式快速创新,导致竞争态势不断加剧,给传统旅游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压力,竞争面也从简单的客源市场争夺,扩大到旅游单项资源、流量、地接社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面对在线旅行模式(OTA)、旅游散客化、跨界资本竞争的冲击,旅游竞争态势快速变化,传统线下业务经营压力明显增大。 可以佐证的是,2015年的20强旅游集团中,在线旅游企业营业额已经占45%。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炎表示,整合后的新港中旅仍然面临危机感,除了来自在线OTA的强势竞争外,线下资源为主的民营旅游企业,包括跨界进来的海航、万达等旅游集团外,同为央企的华侨城集团,地方性国有旅游企业首旅集团、锦江国际(集团)等都是其竞争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