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8月19日,法国公开宣布达盖尔银版照相法发明,仅仅两个月后的10月19日,澳门的英语周报《广东报》(TheCanton Press ,又名《澳门新闻纸》或《澳门新闻录》),转载了一位名叫华尔殊(Mr. Walsh)的先生发给美国《纽约美国人》(N.Y. American )的读者来函,讲述了他当月3日造访达盖尔工作室并见到一些银版风景照片的事。考虑到当时传递信息的方式,从欧洲通过轮船把信息送达澳门,至少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次访问最晚也应当是当年的8月3日,也就是在摄影术正式公布之前。同年的12月14日和1840年的4月25日,《广东报》又刊登了两篇关于摄影术的文章,先后介绍了英国人塔尔博特的卡罗式摄影法、慕尼黑哈奥素博士的“将表面涂上印度墨的金属版放进照相机,曝光后便出现色调正确的黑白照片”的方法。 根据英国人泰瑞·贝内特的研究,1842年7月,就有两名英国人麻恭少校和伍斯纳姆医生在中国扬子江上拍摄过银版照片,虽然对这次拍摄所用器材没有详细记录,也没有发现所拍摄的照片,但这应当是实体照相机第一次进入中国。两年后的1844年,法国人于勒·埃及尔再次携带银版相机来到中国,在澳门、广州拍摄了中国影像,他拍摄的银版照片,有37 幅被收藏在法国摄影博物馆,还有部分散落在民间,这批影像也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影像。 1845年,美国人乔治·韦斯特在香港临时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照相馆,从事达盖尔银版照相。此后,在香港、上海、广州等城市,间或有西方人和极少的中国人开办固定或流动的照相馆,使用银版或安布罗法照相,照相馆客户基本是外侨,或者拍摄本地风景及雇用本地人拍摄的中国风格肖像,销售给外侨作为中国之行的纪念品。位于上海牯岭的丽昌照相号,曾遗存一张拍摄于1853年的银版人物肖像,虽然还缺乏文字史料的佐证,但这普遍被认为是中国照相馆拍摄的最早照片,并且成为中国照相馆进行达盖尔银版摄影的物证。作者收藏了一张蛋白纸基的中国女子名片格式肖像,是一位美国商人1860年前后从上海带回的,女子坐姿、道具、地毯是典型的早期中国照相馆风格,照片却被卡装在一个银版照片盒子内,根据银版盒子的专利期限(1856—1857年)判断,这张照片应当拍摄于1856—1860年间,此时,玻璃湿版已经传入中国,成为本地照相馆拍摄的主要方式,应当是照相馆把当年剩余的银版盒子再利用,达到保护照片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