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首 页   |   行摄风光   |   人物人像   |   人文纪实   |   生态微距   |   鸟类摄影   |    影赛园地 
新手图集    舞台摄影手机摄影摄友聊吧地区分站每日签到图片库                  
查看: 67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舸 :用照片讲述家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题
发表于 2016-10-9 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舸 :用照片讲述家的故事 2016年08月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培训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在家里给亲朋拍照,叫合影留念,在外边给陌生人拍照,那叫摄影创作,这是大多数人拍照的一种习惯认识。相对于家里,喜好拍照的人更愿意用镜头瞄着外面的世界,因为家里似乎无用武之地,不是大家排排站,对着镜头喊“茄子”的集体照,就是一个人伸着两个手指头,咧着嘴“耶”的美人照,千篇一律。
内容:  
  ◆ 拍摄为了关注,关注就能感动
  ◆ 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
  ◆ 拍照会改变我们和世界相处的关系
  一、拍照贵在出新
  在家里给亲朋拍照,叫合影留念,在外边给陌生人拍照,那叫摄影创作,这是大多数人拍照的一种习惯认识。相对于家里,喜好拍照的人更愿意用镜头瞄着外面的世界,因为家里似乎无用武之地,不是大家排排站,对着镜头喊“茄子”的集体照,就是一个人伸着两个手指头,咧着嘴“耶”的美人照,千篇一律。最熟悉的往往最不上心,最容易忽略。
  其实,家对于每个人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孩子一天天成长、长辈一步步衰老,有欢笑、有泪水;有关爱、有争吵;有纠结,也有超脱;有回忆,更有感慨。小家庭折射大社会,小故事诠释大主题,社会不断发展,家里的故事说不完。当然,“家”也不只是有血缘关系的小家,朋友、同事,甚至临时组成的小团队,都是家的故事,都是大有可为的拍摄题材。拍摄是为了关注,关注就能感动。
  不久前,法国搞了一个摄影回顾展,有“现代新闻摄影之父”美誉的布列松只有一幅作品入选,不是那些重大的社会题材,而是他的作品《男孩》,男孩两只手各抱一个为父亲买来的大酒瓶,踌躇满志地走回家,好像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时隔近60年,真正长留人心的影像不是被标签化的,一定是因质朴而触及心灵的。布列松认为,无论一幅摄影作品多么辉煌、技术多么到位,如果它远离了爱,远离了命运的认知,那么它一定是不成功的。“在摄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为伟大的主题。”因而,他的相机对准的都是现实中熟悉的人和物,是他让人们发现,在这习以为常中有美有感动。
  都说现在是大众影像时代,玩儿相机的门槛越来越低了。从专业单反、数码单电、全能微单,到卡片相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样样都有上千万像素、时时都能拍照又录像。当大家可以完全忽略过去困扰我们的技术问题时,轻松的快门背后我们该记录什么样的影像?如今在影像越来越关注心灵感受、回归本体语言、讲求个性随意的趋势下,大家更愿意用一种草根心态去拍照:“不拼设备,拼大脑。”大多数情形下,相机后面的“头”要比前面的“头”更重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思考的相机去观照内心的感受”。
  相机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记录功能。用相机拍照,是一个表达内心感受的过程,是一种用以解压、释怀、抒情、言志的生活方式。拍照贵在出新,总跟在别人后面模仿,时间长了,自己看着都烦。出新是一种眼光,更是一种境界,是把熟悉的现实拍得“不一样”甚至“陌生化”,这就必须转视角、换方法、变形式。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待人接物、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分析问题时需要的思考方式和处世哲学。拍照真的会改变我们和世界相处的方式。
  一幅好照片无外乎有这么“两节”:细节和情节。
  细节是什么?是一个或多个能引起观者共鸣的兴趣点,是一种感觉。感觉也许体现在优美的光影下、也许反映在人物的神态中、也许蕴藏在戏剧化的冲突里,但说到底,感觉就是内心的体验。
  情节是什么?就是讲故事。或惊天动地、或润物无声;或大悲大喜、或跨越时空;或突如其来、或常被忽略。对于大多数非职业摄影的普通人来说,最容易成功的莫过于讲好最熟悉的身边故事。当然讲故事不是目的,关注人物情感和命运的变化才有永恒的价值。
  二、拍照的技术
  (一)、想好一种风格
  是布置好了拍,还是在随意中抓拍;在家里,还是在户外?严肃一点,还是搞笑些。
  (二)、在哪里定位
  选择空间宽敞的地方,光线相对明亮柔和。选取简单的背景,避免背景凌乱明暗反差大。
  (三)、安排好每个人的位置
  避免规规矩矩的排排站,人物排列自然亲密。充分利用家里的家具,蹲坐靠站,高低有致,富有变化。注意要把老人和小孩安排在画面中心。
  (四)、拍摄要点
  1、要保证每个人的表情质量,最少要连续拍3到5张。
  2、拍摄时画面周边要留出足够的空间,因为照片扩印时,两边会被机器自动裁掉一些,如果装裱镜框也需要周边有空间。
  3、尽量不用闪光灯,调高感光度,使用大光圈。
  4、根据灯光的颜色手动调整白平衡。
  5、使用点测光,对准人物面部测光,保证主体曝光准确。
  (作者 李 舸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好友和群 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空间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赞 踩
南阳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沙发
发表于 2016-10-10 06: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10-10 06: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08:42 | 只看该作者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10-10 06:55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08:42 | 只看该作者
四季风-帆航 发表于 2016-10-10 06:55
谢谢分享,浏览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10-10 08:43 | 只看该作者
浏览支持,老徐来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10-10 08:43 | 只看该作者
{:7_296:}{:7_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0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0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10-12 22: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6-10-12 22: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58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0-12 22:27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4:58 | 只看该作者
神州揽胜 发表于 2016-10-12 22:27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谢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10-22 11: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10-22 11:3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公司简介 | 合作联系 | 广告服务 | 加入光影中国 | 帮助中心 | 服务中心 | 使用条款 | 意见反馈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