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鲁豫:用影像引领时代风尚 2015年12月 作者:梁新慧 来源:猛犸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xwpxxw
简介:原文标题: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用影像引领时代风尚 让人从中感受美好 从喜欢看冲洗照片的小男孩儿到地质队员,从省文联职员再到武汉大学学生,从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再到秘书长,从省摄影家协会副 ...
内容: 原文标题: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用影像引领时代风尚 让人从中感受美好 从喜欢看冲洗照片的小男孩儿到地质队员,从省文联职员再到武汉大学学生,从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再到秘书长,从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再到主席,52岁的刘鲁豫朝着梦想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了整整30年。12月17日下午,当刘鲁豫高票当选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的那一刻,很多人用“实至名归”来形容,而在刘鲁豫的脑海里,童年的梦想犹如清澈的溪水,在静静流淌。 【初心】 钻到暗房里冲洗照片的男孩儿 1963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山东省台前县摇身一变成了河南省台前县。同样是在这一年,刘鲁豫出生了。给他取名字的时候,父亲感慨:以前咱是山东人,现在咱又成了河南人,就给他取名鲁豫吧! “我有一个叔叔,他是我爸爸很好的朋友,他在县城开了一家照相馆。那时候,照相馆是县城的稀缺门店,到照相馆拍照是件很神圣的事儿。”刘鲁豫回忆,放学的时候路过叔叔的照相馆,他就跑到冲洗照片的暗房里,一张白纸放到液体里,很快就出来一张照片,这让他觉得十分神奇。 从这一刻,刘鲁豫有了一个梦想:长大了像叔叔一样,当个照相的人,给大家拍照片、洗照片、看照片。 1979年,刘鲁豫参加高考。分数已经达到了本科分数线,但他最终却选择了一所中专学校。这件在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事儿,他还就干出来了。 为什么?用他的话说,“为了圆梦”。 “报考志愿的时候,我就想学摄影,打听来打听去,得知哈尔滨冶金测量学校(今天的黑龙江工学院)有航空摄影专业。你不知道我当时心里有多激动,不但能拍照,还能在天上拍照,那该有多威风、多过瘾啊!”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刘鲁豫至今心血澎湃。 【角色】 黄土地上奔波行走的地质队员 直到进了学校,刘鲁豫才发现,梦想那么丰满,而现实却有点出入。 “我的梦想是摄影,入学后才发现,所谓的航空摄影,其实就是测绘。不但自己拍不了,甚至连上天的机会也没有。”刘鲁豫回忆,尽管和自己的理想有差距,但他还是很快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喜欢上了这个学校以及老师和同学。 刘鲁豫说,他当初喜欢的是艺术摄影,而所学的专业属于科技摄影,也有很多奥妙在其中。也正是在学校的这两年,刘鲁豫打下了扎实的摄影基础。 两年后,刘鲁豫结束了学习生涯。1981年下半年,他服从国家分配,成为当时的国家冶金部河南冶金公司地质勘察队的一名地质勘察队员。 “刚参加工作,我还不到20岁,天天跟着老队员,背着平板仪、水准仪、全省各地到处跑,平原、山地、丘陵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那时候,我要看很多航片,再根据航片在图纸上标注村庄、河流……”刘鲁豫说,那时候,他们每天都要跑几十公里的路,干粮便饭成了标配。 中国有句俗话,人在曹营心在汉。刘鲁豫说,用这句话来形容当时的他,再合适不过了。“当时,一直想调动工作,想到一个和摄影有关的单位去。” 刘鲁豫对摄影的痴迷,终于赢得了一次机会。1985年5月,他调入省文联,来到省摄影家协会上班。 这是刘鲁豫梦寐以求的地方,进入了专业的机构和团队,更有利于他的创作。从此,他充分发挥了地质勘察队员的精神,跟着前辈到处跑,如饥似渴地学习摄影创作。 【转换】 个性教授易中天成了他的老师 “那些日子,我有机会和省内摄影家密切接触,有机会和外省摄影家交流,还有机会与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老师们交往。”在刘鲁豫看来,那是人生中进步最快的一段时光,终生难忘。 有心人天不负。1988年,刘鲁豫参加第二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大展,获得了铜奖。与此同时,一批摄影作品也先后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摄影世界》等杂志上发表,这对他是极大的鼓舞,也进一步调动了他的创作热情。 在很多人看来,此时的刘鲁豫顺风顺水,小日子过得很快活。而此时的刘鲁豫却觉得,越是往前走路子越窄,越是往前走内心越虚弱。一个人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不断地充电,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前进的能量。 “我要考大学。”刘鲁豫做出了这个决定。 1989年,他通过全国成人高考,考上了武汉大学新闻系,全脱产学习两年。当时的省文联领导也觉得,这是一个有想法、有追求的小伙子,全力支持他去武大学习。 “进了武汉大学,开始系统学习文艺理论、美学、哲学等课程,当时,收获非常大,感觉自己进入了另外一个未知的世界。”用刘鲁豫的话说,这是一座知识的海洋,而自己就是那条无名的小鱼儿,需要不断的游啊游啊,才能适应这个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刘鲁豫在武汉大学遇到了很多名师,教他《美学》的老师,正是后来红得发紫的个性教授易中天。 【蝶变】 他拿下了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 两年的大学生涯很快结束,刘鲁豫于1991年重新回到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两年后的1993年,28岁的他成为协会的副秘书长,开始主持协会工作。7年后的2000年,刘鲁豫成为秘书长。 “协会是全省摄影家、摄影爱好者的家,而协会的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家长。那么,作为秘书长,如果自己成长起来,只能说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家;如果一个秘书长成长起来,就会影响一个战线,让整个领域得到发展和提升。”刘鲁豫认为,一个人最可贵、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既然自己成了秘书长,那就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要有甘为人梯的气度,要有为他人做嫁衣的胸怀,踏踏实实、真真切切为大家服务。 “出人才、出作品,是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时,我们就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组织摄影家、摄影爱好者采风活动,深入河南的‘三座大山一条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黄河),还组织了‘祖国万里行摄影采风团’。” 刘鲁豫说,尤其是“祖国万里行摄影采风团”活动,他们租来一辆大轿车,拉着大家跑。“那可是真跑啊,无论是西部新疆边陲还是北国黑龙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很多时候,一整夜都守候在一座山头之上,挨饿挨冻无所谓,只为拍到那一张张经典的瞬间。” 此后,通过一系列大型摄影活动,河南涌现出了一大批摄影人才。而刘鲁豫本人,也于2000年获中宣部、中国文联颁发的“全国万里采风成果奖”,获得这一殊荣的,全国摄影界只有3个人;2001年,刘鲁豫获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2006年,他又获中国摄影50年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奖。 【活动】 让老百姓通过影像找到自信,感到自豪 刘鲁豫一直认为,摄影不但要见证、记录、定格社会发展,还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让老百姓通过影像,找到自信,感到自豪。 他就任秘书长以来,先后联合我省多个省辖市政府,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摄影活动,“我眼中的河南”、“河南记忆”、“文明郑州”、“魅力金水”、“印象嵩山”、“走进南阳”、“七彩新乡”、“魅力驻马店”、“5A嵩县”等一系列影展面试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进一步扩大了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对于繁荣发展河南省摄影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至今让刘鲁豫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在北京地铁举办的“和谐中国——透过镜头看河南”展览,河南的自然风光轰动北京。 走出去,更要请进来。 2008年,省摄影家协会邀请来自世界11个国家的上百名著名摄影家来到河南,参加“世界摄影家看河南”活动。这次活动,时任省委书记的徐光春亲自出席开幕式,按动快门,宣布活动启动。 “后来,这些摄影作品先后到非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展出,效果非常好,让河南走向世界。”说起这件事,刘鲁豫至今仍然十分激动。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永远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刘鲁豫说。 【心声】 摄影家要用影像引领时代风尚 从1985进入省摄影家协会工作,今天,刘鲁豫已经在这里度过了30年。他说,他把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摄影。 “这30年,我见证了并亲身经历了河南摄影界的发展和繁荣,河南摄影由弱到强,今天的河南,不是摄影大省而是摄影强省,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我也深切地感受到,通过这多年的努力,河南摄影人觉得协会是有作为的,是愿意团结在一起干些事情的。”刘鲁豫说,此次他当选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是组织和广大摄影家对他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工作的肯定,他感到很欣慰。 “让我当这个主席,是对我的厚爱,对我的信任,希望继续带领大家干些实事儿,好事儿。我是一个摄影创作者,也是一个组织者,当选主席很有压力,直到这个时候才体会到什么是沉甸甸的责任。” 刘鲁豫说,压力归压力,信心还是有的。“我很热爱摄影工作,也十分愿意做好工作。今后,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好的品牌活动,我们不但要保留,还要发扬光大。在新形势下,更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带领河南摄影人开拓出一番新天地。” “数码时代的到来,影像的获取、传播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换句话说,现在进入了读图时代,任何一个人,打开手机随手一拍就是照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摄影家对自己的要求要越高,专业和高度才显得更重要。” 刘鲁豫说,摄影是最生动、最接地气的艺术形式,摄影家要始终记住一条,这就是“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用影像引领时代风尚,让人民在影像中感受国家的美好、人民的幸福、前途的光明。
|